5月的马金溪,两岸碧草如茵。在音坑乡下淤村一带,溪边一整片土地正酝酿着一个大动作:总投资1.3亿元的钱江源未来农业园项目即将上马,如今土地流转已完成90%,准备种植白草莓、多色玫瑰的“联栋温室大棚”今年开建。 引进这个高新科技农业园的,正是当地的一位能人——下淤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走进景区般的下淤村,我们却扑了空:叶书记又出去“谈项目”了。 驻村干部沈茂仲解释,现在村里已有民宿、农家乐10余家,此次受疫情影响严重,叶志廷愈发抓紧时间跑项目,与各类社会投资方合作搞开发。 别看现在的下淤村山清水秀,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年前,这里鸭粪、鸡粪遍地,污水横流,连棵纳凉树都没有。就在7年前,村集体经济还处于负债状态。 在村民眼里,叶志廷有眼光、懂经营、有思路、顾大局。在外多年从事木材生意的他2001年当选下淤村党支部书记后,借助“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带领村两委班子对村里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溪水清了,村子美了,腰包鼓了,但这位叶书记并不满足,2013年又马不停蹄带领村民搞起乡村旅游。 “一定要让游客有丰富的旅游体验。”这是叶志廷的理念。这几年,村里车道、观景栈道、绿道、山上旅游步道先后建成,村集体还创建了农业创意园、花卉观光园、水岸烧烤园、水上游乐园等配套设施。 在下淤村有20多幢闲置的老房子,村里每年拿出一大笔钱进行修缮。很多人以为,这些房子会用来对外出租或自家经营,没想到叶志廷居然主张:免租。 “乡村振兴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必须要有新思路新突破。”叶志廷解释,先前集体出租的方式,盘活了村里的低效资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应该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前来共同开发,为乡村旅游培育更多业态,打造更多乡村产品。 “这批老房子改造后,我们第一批引进3位艺术家入驻,前5年不收任何租金,希望下淤村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文创基地,激活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叶志廷说。 “消薄”提档升级,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有想法、有干劲、想干事,能干成事,这样的带头人还是缺。”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人才瓶颈,对于开化来说尤为突出。在劳动力输出远大于外来人才流入的现状下,如何吸引能人、用好能人,成了高水平“消薄”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我们打算留一批、换一批、派一批、引一批基层干部,选优配强,同时加大力度吸引乡贤回归,在当地形成‘鲶鱼效应’,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发展观念的改变。”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