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立足生态优势创新增收模式 高水平“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2
摘要:原标题:立足生态优势创新增收模式 高水平“消

原标题:立足生态优势创新增收模式 高水平“消薄”的开化探索

image.png

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 浙江新闻客户端拍友 李益华 摄

乡村能否全面振兴,取决于能否补齐短板。眼下,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正处于新一轮攻坚提升中。“消薄”不再是简单的“摘帽”,而是看村集体经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能。

记者近期在开化县调研发现,这种新动能正悄然改变着浙西乡村。

开化县属于我省“26+3”重点“消薄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占全县总村数的46.6%。通过3年努力,119个省定薄弱村去年底全部“摘帽”。新的发展考验也随之而来。开化薄弱村集聚了“短板”的诸多共性:生态功能区的定位限制了工业项目,位置偏僻、“底子贫瘠”,留不住人更难引进人才,九山半水半分田制约了发展更滞后了市场思维……也正因此,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开化县对于高水平“消薄”的新探索具有了特别意义。

一条“消薄鱼”

玩出新花样

春夏之交,记者来到开化县西北角的何田乡龙坑村。站在沿山而建、大小不一的村集体鱼塘边,村委会主任詹国平很是笃定。通过“期权鱼”认购,村里已经按照一年1000公斤、每公斤100元的价格将未来3年的3000公斤清水鱼预售给中交二航局开化351国道项目部,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所谓“期权鱼”,就是“主体先购鱼,村里再养鱼”。这是何田乡推出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对清水鱼实行按年定价、提前预售。龙坑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一举摘了集体经济薄弱帽,今后更是可以安心养鱼,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钱江源头的好山好水以及特殊的养殖方式造就了肉质鲜嫩的开化清水鱼。可传统清水鱼养殖周期长、垫资大、收益慢,单为农民增收可行,要把产业做大做强不容易。

“我们希望通过绿色期权认购解决清水鱼养殖的销路之困、兜底之困。”何田乡党委书记陈婉丽告诉记者,清水鱼得益于好的生态资源,而今现存鱼塘已经相对饱和,不适宜再扩大规模,增收方式亟待改变,“根本上还是要把品牌打响、产品做精,提高附加值。”

在龙坑村,“期权鱼”鱼塘专门配置经验丰富的管理员,挂钩渔业专家,从水质保护、鱼苗选育、鱼塘管理到鱼病防治,对鱼品进行全程严控;养殖期间,协会、乡人大代表不定期督查,群众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可监督举报。乡里专门成立了清水鱼综合服务中心、何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在县城开了何田清水鱼专卖店。近期,当地在谋划一个项目,争取明年实现信息化、智慧化养鱼。

这些动作,村民都看在眼里。在集体鱼塘不远处,村民詹国良扛着锄头正在修建自家坑塘。“今年春节后,我就没再出门打工,咬咬牙花了两万元修了这个塘,就跟着村集体干。”他说。

就像一颗石子扔入水中,“期权鱼”泛起了当地养鱼产业的阵阵涟漪。何田乡更是一鼓作气谋划着将有机大米、高山蔬菜等更多农特产品通过绿色期权模式创造更高的效益。

记者注意到,开化今年的目标是全县25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村超过20万元。刚结束的开化县两会上,推广应用智慧农业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等兴农内容重笔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然,产业“消薄”是大方向,而开化要做的就是牢牢立足生态优势,走出产业“消薄”新路子。

image.png

一片“抛荒地”

激活新要素

“这事终于成了!”看着一个个红色手印在上安村股份制改革入股签约书上摁下,上安村党支部书记余雄富松了一口气。

上安村所在的大溪边乡,位于开化县深山区。前几年,当地探索梯田旱粮作物“粱花”组合,夏种高粱,冬种油菜,春看菜花黄,秋看高粱红,观光旅游再加上红高粱酒酿制销售,增收显著,全乡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去年齐齐摘“帽”。

余雄富的新烦恼,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后劲不足,老百姓收入参差不齐,新的增长点不知在哪里。”他告诉记者,土地承包到户,可各户在家劳动力不平衡,有再次抛荒的风险;看家的“粱花”梯田,种植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种得乱七八糟,有的随意种植其他作物,整体景观效果大打折扣,“就说高粱酒吧,有门路的卖到四五十元一斤,没门路的20元都不一定卖得掉。”

单打独斗,就没法做大。余雄富琢磨着,能不能把全村的人力、土地、财力等各类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村集体和村民以资金、土地、人力入股,注册股份经济公司,全村统一规划,统一建队伍、耕种,统一榨油、酿酒,统一品牌、售卖,统一开发现代农业和民宿、旅游。经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这个想法得到了呼应。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全村村民自愿签下入股书,将承包的土地交回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

“‘种风景’很容易被复制,上安村一不小心就会丧失优势。怎么办?另辟渠道不如深挖潜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各类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一直努力促进上安村自我改革的大溪边乡党委书记姜美鸿说。

激活要素的同时,也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将自家土地交给村集体经营,67岁的余章红心里早就打过算盘,这事至少不会亏。“土地入股,村里承诺每亩地每年保底分红200元,60岁以上老人每年有300元到800元的补助,医保每年补助一半……”余章红还准备竞聘生产队长,带领村民种植油菜和高粱,这笔劳务收入就抵上了他原本种地所得。

从上安村山头看下去,交错在层层梯田间的七彩油菜花已经结出沉甸甸的菜籽。“这是我们今年春天和农业专家合作试种的最新品种,全省独家!”村干部介绍,这种七彩油菜花不仅观赏价值更高,还有菜芽、花茶、护肤品等系列衍生专利产品,“如果效果好,我们明年就全部改种。这就是统一规划管理的好处,可以大胆引进新品种。”

“我们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消薄’,比如产业帮扶、村企结对、山海协作、乡贤反哺、金融授信……”开化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的这些努力中,不断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最是根本。上安村的股权改革就为自己的发展探出了新空间。

image.png

开化县马金溪

一只“领头雁”

带来新作为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