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出生的岳阳姑娘方丹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月10日,她在岳阳家中突然接到导师电话:临床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状突出,马上进行研究。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方丹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对305名患者数以万计的数据进行归纳,寻找规律,最终写成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方丹被一种莫大的成就感鼓舞:“没想到第一次开展临床研究就有了发现,终于能为抗疫出一份力了!” 今年高校开学因疫情延迟,许多在家大学生也加入到助力家乡春耕生产志愿服务中。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博士赵文力发动该校在衡东的20多名大学生,组成“田间志愿服务队”,对接10多个村的蔬菜、苗木基地,为农户开设“田间课堂”,开展技术指导。他说,此举不仅帮助了村民,还帮助大学生们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能力。 精神,在烈火中锻造;思想,在战斗中升华。许多青年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一线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24岁的谢燕飞是三三一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在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她郑重地将一份入党申请书交到湖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党员的突出表现,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需要的人。” 29岁的伍海霞是长沙芙蓉口罩厂的第三代“掌门人”。从1月21日复工以来,她带领工人为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日夜奋战。作为90后中的一员,伍海霞觉得,经历疫情考验,她的同龄人已经从“无知无畏”走向“无私无畏”。 经历“战火”淬炼,广大湖湘青年用事实证明:昨日少年,已成今朝栋梁。 “经此一役,人们看到了80后、90后以及00后的热血、担当和靠谱。”省社科院研究员何绍辉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新时代青年正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与时代共成长,与国家共命运,青年可期,未来中国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