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苏莉 于振宇 湘江北去,洞庭潮阔,时代奔流向前。 101年前的今天,在火烧赵家楼的学生队伍里,一个名叫匡互生的湖南青年冲在前列。他和同伴点燃五四运动的一把火焰,照亮晦暗的天空。 101年后的春天,青春的誓言再次响起,凝聚成一束光,击散疫情阴霾。 理想不曾远去,热血依然沸腾。 青年向上,与时代共生长。 (一)传承 “苟利国家生死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湖湘青年挺身而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同呼吸,共脉动。 疫情发生后,全省198支青年突击队、1.2万余名队员奋战在抗疫最前沿,或本土作战,或驰援湖北,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援鄂青年突击队是全国第一支抵达武汉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进入隔离病房的452名医务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60%。 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青年医生刘绍祖在请战书中写道:“坚决申请加入战斗队伍,与我院乃至全国医务人员共筑抗病毒城墙。无论生死,绝不退缩。” 长沙市第一医院传染病科护士、25岁的曹嘉慧第一时间请缨进入隔离病房照料病人。她力陈理由:“我有较强的防护意识及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又正当年轻,体力充沛,没有人比我更合适。” 逆行的背影,除了医护人员,还有青年志愿者和建设者。 大年初一清晨,90后小伙郑能量同家人吃完早餐后,便独自驱车赶赴武汉。临行前,他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状”:“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 无独有偶。25岁的新化小伙邹智明在刷抖音时,看到白衣天使奋战一线救治患者的辛苦场景,毅然决定前往武汉,为当地医务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浏阳90后小伙冯泽程驰援武汉,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回首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觉得自己用行动证明了“90后在关键时刻也能站出来”“是人生中一件光荣的事情”。 “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爱国情怀。”团省委书记汤立斌认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深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湖湘青年。在一张张个性张扬的面孔下,跳动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疫情发生之后,身在海外的青年留学生心系祖国、情牵家乡,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援国内抗疫。 在日本留学的南县姑娘任娟,得知家乡缺乏防疫物资后,不惜花光打工积攒下来的8万元积蓄,四处奔走采购1万多只口罩寄回国内。 在社区、在乡村、在工厂、在学校,更多的湖湘青年把心中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落在每一件细微具体的事情上面,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担当 4月28日,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湖南4人和1个青年集体获此殊荣。作为广大湖湘青年中的杰出代表,这些获奖个人和集体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湖湘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作为湘潭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省黄冈市医疗队队长,身为80后的易钊泉在黄冈疫情最重的红安县先后组织抢救10次,开展了139次床旁超声、5次床旁血滤、5次气管插管、8次深静脉置管、10次俯卧位治疗。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实至名归。 1996年出生的罗小小虽然失去双手,却没有失去热血和担当。疫情暴发后,他和团队伙伴启动网上“轻松筹”,为抗疫一线支援了口罩等多种防疫物资,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为2426名一线医务人员购买了疫情保险。他还发起“一个爱心口罩计划”,倡议市民自觉减少外出,将N95口罩捐赠给医疗机构和一线医务人员,半个月时间共筹集口罩20余万只。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此次湖南唯一的获奖集体。青年医师刘志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疫情中,他忍着亲人离世的痛苦,投入到ICU病人救治的紧张工作中,出色地完成多个“第一”: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中心静脉置管,第一例插胃管……同事们纷纷表示,“有他在前线值守,病患和队友都很安心”。 最令人肃然起敬,也最令人心痛的,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衡山县90后医生宋英杰坚守许广高速东湖路口收费站一线,连续工作10天,突发心源性猝死;邵东市水东江镇芽江村辅警王调兵,取消休假坚守岗位,连续工作8天后倒在战“疫”一线。两位青年英雄均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抗疫先进个人。 曾经,“佛系”“丧”这样的网络词汇在90后、00后中很流行。但当疫情汹涌而来,战“疫”打响之时,人们发现,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一批杰出青年当仁不让地站出来、顶上去,成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21岁的湖南大学数学学院大三学生刘逸涵,在疫情中搭建了一张安静的“书桌”。他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8名伙伴,一同发起“壹桌计划”公益项目,为湖北抗疫一线工作者家庭、患者家庭的孩子以及毕业班学生,提供免费的一对一网络学习辅导,先后吸引国内外254所学校的学生参与其中。 疫情发生后,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迅速成立省防控应急青年志愿服务总队,招募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疏导4类青年志愿者14500余名,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工作网络。 蹲守卡点、防疫宣传、测量体温、开展“地毯式”排查……在娄底市娄星区大科街道黄泥社区, 95后青年志愿者曾阳剑与其他3位90后志愿者每天忙得连轴转。曾阳剑说,“虽累,但值得。”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青春之花,在战“疫”中尽情绽放。 (三)成长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我在许多同事身上看到了无私、团结、勇敢。我想,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战‘疫’一线,自己长大了不少,从护士变成了战士。” …… 掷地有声的承诺,不计回报的奉献。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广大湖湘青年递交了一份优异答卷,也经历了一场名为“成长”的人生蜕变,破茧成蝶。 95后核酸采样志愿者王硕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与患者面对面,人多的时候,一天要给近百人采样。棉签深入鼻咽部带来的不适感,会让患者止不住打喷嚏,肉眼难见的飞沫裹挟着病毒扑向王硕,感染风险很大。对此,王硕说:“有过害怕,但上了战场就是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