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疫情后,武汉还能否稳居中部C位?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4
摘要:疫情后,武汉还能否稳居中部C位?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发于2020.4.20总第944期《中国新闻周刊》 3月31日,因疫情延迟的武汉2020年001号地块再次网上挂牌出让,由江苏吴中集团旗下“第一工园”以1.362亿元摘得,计划开发建设“第一工园-武汉智联创星中

  疫情后,武汉还能否稳居中部C位?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发于2020.4.20总第944期《中国新闻周刊》

  3月31日,因疫情延迟的武汉2020年001号地块再次网上挂牌出让,由江苏吴中集团旗下“第一工园”以1.362亿元摘得,计划开发建设“第一工园-武汉智联创星中心产业园”项目,是服务于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的主题产业综合体。

  《中国新闻周刊》在武汉市洪山区青菱工业园该项目现场看到,这片土地位于青菱工业园的中心,从地图上看,地块正处于长江和青菱湖中间,距离西北角的长江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多。

  项目一期规划用地180亩,总建筑面积37.27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5亿元。

  项目负责人、江苏吴中集团武汉星汉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吴江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项目的效果图,“从地理位置来看,我们的地块正处在一个黄金十字节点,是武汉正在打造的长江主轴其中一部分,江对面是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口车都,东南部则是光谷,我们处于两大开发区中间,沿着三环线和四环线拓展开来,形成武汉的产业主轴。”

  2011年,武汉推出“工业倍增计划”,明确要求优化工业空间,构建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和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

  在吴江看来,大临空和大临港主要以交通运输为主,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是大车都和大光谷,因此,处于两个主轴交叉的黄金节点,也是未来武汉智联创星中心产业园的价值所在。

  谈及疫情后对武汉投资的信心,第一工园总经理刘健说:“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九省通衢的枢纽区位,长江主轴及四大产业集群的基础实力,每年百万在校大学生的人才资源,这些都是我们看重的。”

  无法撼动的九省通衢

  3月29日,武汉统计局官网正式宣布了2019年GDP 数据为1.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由此,2019年中国GDP10强城市终于落定,武汉位列第8,比前一年上升1位,处于成都和杭州之间。

  但是,随着疫情的暴发,今年以来,武汉大部分经济活动暂停,财政收入更是遭到重创,在湖北省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智敏看来,今年武汉的GDP形势并不乐观,根据武汉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2月份,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38.55亿元,下降31.8%,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也都为负数。

  “实际上,武汉虽然2019年排名提升了1位,但和后面的杭州、天津差距并不大,很容易被赶超。”彭智敏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道。

  在TOP10的城市中,上北深广分列前4,第5名由重庆摘得,天津由去年的第6降到第10,除此之外,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占据第6到第9的位置,其中,武汉仅以789亿元的差距略输成都,比杭州仅高出850亿元。

  尽管如此,彭智敏并不认为,武汉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就会因此被撼动,武汉九省通衢的地位,无论是铁水公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都不会因为一次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谈及武汉,永远都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九省通衢”。从地理位置来看,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干流和支流汉江将武汉分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铁网辐射了大半个中国。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武汉在多个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此后不久,国家发改委函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时公布《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武汉要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全面提升现代制造基地、服务高地、创新源地、开放平台功能,强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支撑和承启作用,拓展沿江发展新空间,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长江一带的城市中,武汉无可替代。”彭智敏进一步分析,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长沙和南昌都不在长江边上,岳阳和九江虽然地理位置更靠近长江,但经济体量和发展规模与武汉显然是无法比拟。

  而在中部六省中,同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在陆路交通方面比较占优势,在面向北方有更好的交通优势;航空的客流量方面,这几年郑州和长沙也时常超过武汉,但作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至少在长江中游区域,武汉无可替代。

  人才流失之忧

  在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吴传清看来,除了交通区位优势,武汉市科教资源优势也不容小觑。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智力资源密集区,武汉也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近90所大学、100所科研院所、数十位院士、100多万在校大学生等科教资源、人力资源优势。

  基于这些资源,武汉市这些年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倡导发展“知识经济”“院士经济”“校友经济”,建设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武汉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集聚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求,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地球空间信息与服务产业基地等。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国家高端存储器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商用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等,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在产业集聚方面,武汉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产业集群、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国家发改委核定的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目前全国66家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北京、上海、武汉各占四个,并列成为新兴产业集群最多的城市。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则被列入国家科技部核定的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