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泉查看枇杷圃内枇杷的生长情况。 特晚熟的“香妃”。(受访者供图) 特早熟的“三月白”。(受访者供图) 台海网4月18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眼下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位于福清一都镇的百亩枇杷种植示范园里,引进的15个白肉枇杷新品种接连挂果。从特早熟的“三月白”“白雪早”,到特晚熟的“香妃”,新品种大规模推广后,当地的枇杷采收期将延长一个多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首席专家郑少泉是这些新品种的培育者。30余年来,他和团队一起丰富枇杷基因库,壮大枇杷家族,打造“枇杷王国”。 600多个品种丰富枇杷基因库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晋安区的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枇杷基因库。枇杷树上满是果子,有的成熟得早,闪动着点点金光。 “你看,像这款小个枇杷,果子只有黄豆大小;这款枇杷表面摸起来光亮无毛;这株枇杷树才刚开花……”郑少泉带着记者穿梭在枇杷圃里,如数家珍。 我国枇杷种质资源丰富,共有15个种。这片枇杷圃就保存了12个种,800多个品种。这是省农科院五代人花了近50年时间才搜集到的,郑少泉是第三代。 “这些都是野生植物,每一个品种都来之不易。”郑少泉说,野生枇杷树多长在深山丛林间,踪迹难寻。他们只能在文献和当地农户的描述中,寻找蛛丝马迹,而后进山搜寻。 深山丛林间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搜寻过程很是艰辛。一次,郑少泉和同事到海南五指山寻找“台湾枇杷”。郑少泉专注挖苗,不小心掉队了。当他正要起身追赶同伴时,发现头顶上聚集了大量马蜂,脚下还有大片的蚂蟥。为了不惊动马蜂,他只能蹲着任由蚂蟥叮咬,双脚至今还留着伤疤。 他的足迹遍布云南、海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偏远乡村、深山丛林,搜集到了600多个枇杷品种。“剩余3个种也已找到,正在进行入库鉴定。”郑少泉说,他们利用基因库资源培育出枇杷新品种(系)20多个,其中10多个已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精选好基因壮大枇杷家族 枇杷在福州地区广为种植,采收期、销售期集中在每年的四五月。 “要让果农的枇杷卖出好价钱,就要避开高峰期,拉长销售期。”郑少泉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培育不同成熟期的枇杷成为团队的目标。 枇杷有红肉、白肉、黄肉之分。白肉枇杷肉质细嫩、清甜、风味浓郁独特,是枇杷中的极品。它也有缺点,果小、可食率低、不耐储存,市场上缺乏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20多年来,郑少泉带领团队选育熟期配套、优质、大果的白肉枇杷新品种,如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三剑客”的“三月白”“早白香”“白雪早”,特晚熟的“香妃”等,一步步壮大枇杷家族。 “双亲”基因好,后代才会优秀。在“三剑客”的选育上,郑少泉选择了具有早熟基因的“母亲”——“早钟6号”和具有优质白肉基因的“父亲”——“新白2号”进行杂交育种。说起来容易,可他光是寻找其“父亲”,就花了11年。2018年,“三月白”“早白香”“白雪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 郑少泉说,以福州为例,特早熟的“三月白”等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特晚熟的“香妃”采收期可持续至6月上旬,相当于枇杷采收期延长一个多月。而在四川等地,采收期最长可以延长半年。 郑少泉的团队是果农的“智囊团”。近两个月里,他们辗转福清、莆田、四川泸州、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等地,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福州晚报记者马丽清 文/摄) 特早熟的“早白香”。(受访者供图)
标签: 责任编辑:杨艳娜
相关新闻 海峡导报联合云霄县政府推出“战疫·助农”活动 两周就卖出5000斤枇杷台海网4月9日讯(导报记者 廖珍妹 文/图) 海峡导报联合云霄县委县政府推出的“战疫·助农”活动,号召广大市民消费帮助受到疫情影响的云霄枇杷的公益活动昨日圆满结束。 虽然活动暂告一段落,但爱心接力还将继续。未来,海峡导报和云霄县委县政府以及其他县,将通过媒体+电... 这个古雷乡村念响“枇杷经”台海网3月2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快来尝尝这刚摘下来的枇杷,在外面可吃不到哦。”朱加和热情地招呼着。朱加和是古雷霞美镇黄埔村人,家里承包10多亩地种植枇杷,现正值丰收季节,他们全家总动员,分工采摘、装篮、运送。他说,今年的枇杷产量和品质都较去年有一定提升,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销量有所下滑,但是他们相信市场一定会慢慢变好。 黄埔村,人口约1... 组图 | 莆田:“云端”销售助农增收 福州:土货成了“香饽饽” 乡村振兴注“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