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绵阳:传承两弹精神 勇攀科技高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30
摘要:位于四川绵阳的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旧址,老一代科学家们在这里,不仅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的小型化等一系列重大跨越,还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开拓了新的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位于四川绵阳的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旧址,老一代科学家们在这里,不仅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的小型化等一系列重大跨越,还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如今,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传承“两弹精神”,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楼里,黎明带领团队正在对一项前沿科技发起冲击。这个叫做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设备,代表着中国在这一基础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太赫兹是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的一小段特殊的电磁波段,也是人类最后一个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波段,将在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黎明和团队的工作,就是利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制造太赫兹源。为了探索这个高新技术,黎明1992年来到中物院。他说,是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精神激励他坚持了下来。

  黎明从事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研究正是老一辈科学家认定的事。对这些前沿科技的关注从他们在两弹城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年代就开始了。

  这份手稿的落款日期,是1986年的3月28日,距离邓稼先因病去世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展祖国的高技术还是邓稼先放不下的牵挂。而手稿中提到的自由电子激光技术,正是黎明团队研究的方向。

  如今,这个团队平均年龄35岁,很多人都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但为了共同的理想,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厚条件,选择来到这里。

  在这间实验室里,还悬挂着王淦昌老先生的亲笔题字——“努力发展自由电子激光及其应用”。今天,与世界并跑的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就是王淦昌1964年首先提出的,这一技术路线后来被称为“人造太阳工程”。

  从老一辈科学家到年轻一代,“两弹精神”始终指引着他们,用坚守铸就民族脊梁。①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