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9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9日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围绕成都“5+5+1”重点产业领域和66个产业功能区,成都市科技局制定印发了《2019年“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策划、开展了“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 “菁蓉汇•校企双进”活动结合产业功能区需求和高校、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用城市推动、市场行动的方式,重构创新创业创造要素的“流向”,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让科学家走进园区,让科技成果在产业功能区“落脚”。 据成都市科技局统计,截至目前,成都组织开展了“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百校千企大对接”三大系列活动817场(次),累计吸引2400余家企业、1300余名专家参与,促进5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合作项目728项,合同金额超过13亿元。 “‘菁蓉汇•校企双进’形式非常接地气,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川开电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姬广辉介绍,公司在今年5月的“校企双进”西南交通大学专场活动中与西南交通大学科研团队达成了项目合作,6月,该公司再次派出7人团队参加“校企双进”上海交通大学专场活动,现场达成4项技术合作意向。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企业想要找高校解决需求,却缺乏畅通渠道;而科研人员又烦恼如何让成果“研有所用”,“结合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需求,引导高校院所与产业功能区对接,‘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应运而生。” “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由“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百校千企大对接”三个活动板块构成,意在通过搭建产业功能区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平台,不断引聚创新要素资源到产业功能区。 “菁蓉汇•校企双进”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创新,成都科技创新进展明显。“成都将持续深入开展‘菁蓉汇’‘校企双进’等品牌活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向产业功能区聚集。”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9月,以色列Kamedis亚太•中国药用植物创新中心已签约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而该项目正是“菁蓉汇•校企双进”落地成果之一。在“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四川农业大学专场活动上启动的农科e站平台,已与多项国内外项目达成合作,并且引进以色列专家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农科e站的“落脚点”正是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 此外,成都还开展“百校千企大对接”活动,组织产业功能区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进行走访对接。成都开展了共计633场(次)活动,走访对接了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创新平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