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拥有相当多的通道业务。王志海表示,现在的银行越来越成为像淘宝和微信这样的一个开放性平台。如,银行不仅仅有信用卡部门,还有理财部门,还有线上商城部门,对公业务部门等等,不同的业务,面对的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当然用户习惯更加不一样,所以银行需要开发不同的APP。 从效率的角度考虑,王志海指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实我们也特别烦一个APP集中很多功能,这样大集合的APP其实对用户是不友好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怎么用。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APP也都是相对比较专门化的,比如社交用微信,看短视频用抖音,工作用钉钉等等。” 但是,站在银行开发APP的角度思考呢?他表示,如果一家大银行把所有业务都放到一个APP,升级迭代APP就会变得很麻烦。每升级一次就要把银行的所有部门都协调一遍。但凡升级一个功能,就需要把所有的功能都测试一遍,如此一来效率就太低了。 最后,王志海还建议,普通用户在日常使用银行的APP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和资金安全。具体来说: 第一要在官方渠道下载APP,不下载、使用来源不明的APP; 第二是不要轻易泄露验证码,不小心把验证码告诉不法分子就可能导致自己在银行的资金损失; 第三是设置密码时尽量复杂,不要使用诸如生日数字等简单的密码,不要把不同银行APP的密码设置成同一个,最好不同的银行设置不同的密码。 记者手记 | 银行APP不应成为“由便利而生的负担”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拥有着数量可观的APP,最多的一家银行竟然开发了36款APP。对于一般只能用到手机银行或信用卡APP的普通用户来讲,在惊叹其数量之多的同时,也实在难以想象银行是怎么做到的,其他APP都用在哪些方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一探究竟,记者对相对具备可比性的18家全国性银行开发APP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与分析。我们以七麦数据的统计作为基础,重点统计了18家银行APP在华为、小米、vivo、oppo、魅族、应用宝、百度、360、豌豆荚等安卓应用市场的累计总下总量和平均评分。 当然,银行APP数量实在不少,在发出“没有几张银行卡,手机银行APP倒是不少”类似的吐槽时,我们也要看到,银行诸多的APP其实是针对不同的群体而开发的,其中就包括对企业开发的各种APP。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也不可能会用到一家银行所有的APP,两三款差不多就满足需求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探究为何银行要开发众多的APP,而不是选择一款聚合型的APP?这个问题我们也请教了业内专家,原来,一个APP的升级迭代只涉到银行中的一个部门时,效率会比一个汇集所有业务功能的APP快得多。 但不得不提到的是,银行同类功能开发多款APP的现象,并非个案。 从现实情况来看,银行赢得用户口碑任重道远。无论是APP的功能整合,还是使用的流畅性、操作的便捷性、页面设计的美观性,银行仍然需要下狠功夫。不能变成一场由“便利”而生的“负担”。 记者:边万莉 廖丹 易望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