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择校,他说:这个学校怎么样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呢?我们有个基本判断,你的孩子如果到某个好学校,评估一下学业成绩能在班级中游以上,说明选择是对的。如果是在下游,建议选择再差一等的学校。这样能够保证孩子在班级处于上游或前列,更会激发学习积极性。 如何评价学校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一个好校长和一批好老师。 怎么处理与老师的关系,他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不卑不亢、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家长跟老师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反映。 这不仅家长要改变,我们老师也要改变。我有一个观点,孩子要幸福,先要让老师幸福,让妈妈幸福。老师和妈妈都幸福了,孩子肯定会幸福。 关于补课,他说:我知道家长很痛苦——人家补,我不补,心里没把握。 要不要补课?说不用补,这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两类孩子可以补,一是学有余力的,在学校里还没“吃饱”的可以去补,还有一类是某些学科相对薄弱的。 最后,他谈了玩手机问题。他说:现在孩子的近视问题已经提高到关乎民族未来的高度。我们可以做到孩子在校5天不让玩手机,但是周末在家,需要拜托各位家长帮忙盯着,不能让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保护好孩子的视力,需要家校一起共同努力。 为何能这么了解当下社会的问题,家长的心态,一方面是他做局长6年看到、听到的、感受到的,还有一方面,他非常关注家长的想法。 王建平告诉记者,他每天空下来就会网上翻阅论坛、新闻,看看家长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对什么事情满意,对什么事情不满意。 对于家长普遍反映的一些问题,他就会从自己也是孩子父亲的角度制定一些政策措施。“虽然一些大的教育问题,我们一个区级教育部门无力改变,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尽量做到。” 每年24小时不关机,不想当“网红局长” 都知道,教育是社会关注度高,背后关系着万千家庭,就像一艘行驶在大洋上的船,丝毫不敢放松。当下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又高,不仅要教好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安全,塑造强健体魄和培育良好审美素养、道德情操,也就是说的全面发展。 王建平曾对记者说过,从当上局长的那天起,每一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手机24小时畅通,不敢关机,最怕就是手机铃声深夜突然响起。 记者翻阅了一下他的履历,是出生于1969年,今年刚满50周岁。在现在的时代,满头花白的头发,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 “虽然做的辛苦,但是很开心。”王建平说,鄞州素来有崇文重教传统,教育支出是区财政每年最大的支出,前段时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发言时提到我们的教育经费是一年30亿元时,不少中西部的局长觉得这是天文数字,不敢想象。“正是有了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强大支撑,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 不过,他说他从没想到要做什么“网红局长”,自己只不过把一直想与家长讲的话,一些自己的体验感悟,通过这次鄞州教育大讲堂讲了出来而已,也没想到网上会有这么大反响,可能是触及社会和家长们的“痛点”了。 王建平说,家长对他的讲话的认可,其实是对鄞州教育的认可,这背后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付出,还离不开自己的班子成员认真履职,离不开广大校园长的认真贯彻和管理创新,离不开广大一线教师的默默奉献,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家长们的配合、支持和理解。 可以说,鄞州教育的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愈来愈好,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在鄞州就学,这个是由老百姓“用脚投票”出来的。2017年,鄞州学生总数净增长4000多人,2018年净增长6000多人,今年秋季估计净增长会达到7000-8000人左右。 “家长对我们越是认可,越是期待,我们的压力越大,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王建平说,但作为一个区域教育管理负责人必须要承担起这个使命、担当。 宁波市民点赞,有网友称: “读了局长的话,我对儿子的明天更有信心” 这几天,这条微信刷爆了朋友圈。记者看到,平台留言也达到了上百条。 其实,这六年里,每个鄞州家长、学生、学校、教师都可以感受到鄞州教育的变化。10万+的背后更是大家对教育的期待。 网友“云享晚年”说:“1993年时,我们是您的学生,您是我们的班主任及英语教师,20年多年后见您时我惊讶,王老师怎么满头白发,如今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负责担当的教育局长的辛勤付出的结果!” 网友“怺恒”说,我是一名在现场听的家长,本来以为讲座一定是枯燥乏味瞌睡连天,没想到这么精彩,我听得津津有味!演讲十分贴近现实也很幽默!两个小时一会就过去了! 网友“推刨山人”非常赞同鄞州推出的健康成长护航计划 。同时,他还说:家长放任自己的孩子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引起的不仅仅是视力下降颈椎脊柱变形等身体健康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网络世界还远远不是一块清净之地,垃圾内容有害信息满天飞,学坏容易学好难,这才是手机对孩子们的最大危害。先做人后做事,育人必须先育德,殷切希望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齐心协力,让所有孩子们都能身心健康快乐学习!为你点赞为你加油! 网友“郑康斌” :“ 讲的很棒,确实是能从大多数家长的角度去考虑学校教育管理,但义务教育也不是一刀切满足所有家长的要求,也要让家长和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差异性,应该给予学校更多分层教育的自主权支持。” 网友“狂奔的蜗牛”更是动情地留言:孩子即将读书,到底是功利性地走,还是保留快乐,怎样平衡课业和兴趣爱好,各种现实问题让我焦虑。读了局长的话,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也对儿子的明天更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