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在宁波七中。 那天,鄞州教育大讲堂正式开启, 他是首场开讲嘉宾。 台下有700多名听众。 对于行政领导, 前来听讲的家长原本都不抱太大的希望, 没想到90分钟的讲课, 却无人离场。 鄞州教育公众号刊登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没想到短短几小时,就刷爆朋友圈, 阅读量妥妥十万+。 浙江省教育厅公众号“教育之江” 破天荒地在头条位置转发了这条 来自基础教育局的官方微信。 “10万+”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 “网红局长”这6年,到底做了些什么? 两条官方微信,妥妥“10万+”,王建平瞬间就成了“网红局长”,不少自媒体和国内教育大号也都纷纷转发。 在家长留言中,很多人认同他的讲话,觉得他是懂教育、懂业务,说话接地气、有底气。 他教过八年书,1989年师范毕业,分配到农村初中教书,1991年获得鄞县历史学科的教坛新秀第一名,后被教研员推荐到高中任教,教过历史、英语。 他说:“正是基于我曾是一线普通教师的身份,我在任局长期间,非常重视抓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教育事业要发展,关键和核心在于一批好校长、一批好老师。” 2013年6月,王建平到鄞州教育局当局长。 “当时组织上派我到教育局担任局长,我是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的。”王建平说,因为我本身就是师范毕业,教师出身,跳出教育系统后去过市区级机关、街道,但是教育的情结一直未曾改变。当自己能够担任一个区域的教育主管负责人时,我想一定要为学生、孩子以及区域的教育事业做点事。 从1997年离开到2013年回归,有16年了。要主管好一方教育事业,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符合当下时代和区域实际的施政理念,王建平一上岗,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马不停蹄到基层一线学校调研。 “我想看自己离开教育系统这么多年后,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哪些改变?现状又是如何?”王建平说,只有经过调研,自己切身感受过,才能出有针对性的政策。 当时的鄞州区,区域面积比现在大很多,学校(幼儿园)接近300所。他平均每周会有两三天时间下基层学校调研,进入课堂听一线老师上课。短短一年多时间,他基本走遍了各个中小学,最后实打实地听了300节课。 就像他在讲座里说的那样,作为局长六年时间里,他重点抓了一件事,就是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 在指导育人方面,他提出了“三个更重要”的理念——学生的习惯养成、兴趣能力培养比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学生的生命成长比升学更重要。这句话,他时常挂在嘴边。 家庭教育,他提出了另外一个“三个更重要”——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比老师更重要,家风比家产更重要。 用人方面,他通过将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拔到校、园长岗位上,营造良好的用人导向,通过这个来实现整个区域教育的风清气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环境。 资源扩张方面,面对鄞州这两年流入的学生数快速增长的现实,鄞州拼命建学校。当下,可以看到,建一所学校就成一所学校,都办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我的第三个身份,也是一个家长。我的孩子现在读大一。”所以他也会从一个普通父亲的视角来制定区域教育政策。曾经儿子的一句话让他印象很深。 “儿子在读初中时,从老师处获悉我当教育局长了。晚上回家他跟我说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做局长了,能不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心酸,需要做些改变。” 于是,鄞州有了持续推进作息时间改革,有了小学的低段孩子的弹性上学瞬间,有了依然在不断完善的作业改革,有了全国首创的“晚十点不作业”的规定,有了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创新,有了针对视力和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护航计划”,有了原江东片区的食堂改造计划。 说到食堂改造计划,他说:我的孩子在四眼小学就读时,六年都是吃外面配送的盒饭,所以我也感同身受。 图文无关 原江东很多学校建在住宅小区里面,学校规模小,也无学生食堂设计规划,但通过两年不懈努力,已有8个校区食堂建成,孩子们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食堂饭菜。 在食堂改扩建背后,有很多故事,很多辛酸,很多不配合不理解。但当我们听到有家长来信说,我家孩子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很好吃,比以前胖了几斤等这些表扬的话的时候,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个家长来信是通过信访件,第一次碰到通过信访渠道来的是一封表扬信。”王建平笑着说到。 每做一个决定,三种身份都会切换考虑 6年里,他每做一个决定之前,都会冷静地站在这三个角色的位置上考虑问题。 王建平说:六年前,我刚做教育局局长时,只有额前一缕白发。六年后,只剩脑后一缕黑发。我最大的压力就是全区16万师生的身心健康安全。 如果能够用我的满头白发换来一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换来一个区域全体师生的健康平安,我也心甘情愿。这是我作为一个区域教育主管负责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也是我作为一个曾经的老师和现在的一个孩子的父亲对实现孩子们的梦想和目标的承诺。 这六年里,鄞州分别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试点区、浙江省首批艺术教育试验区、浙江省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区,在宁波市只有鄞州一家。 他说:这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而是希望通过创建,向我们的家长、校园长、老师们、孩子们传递一个明确声音:我们的校园里不能仅仅只有考试和作业,还应该有足球和艺术,孩子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有补课和升学,更应该有诗和远方。 择校 、家校矛盾、补课、手机 这些平时不敢直视的问题,他都直接回答了 在现场,针对当下存在的教育问题,王建平说得直白又直击“痛点”。 于养育问题,他说:很多家长没有良好的教育孩子的能力水平,存在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把孩子培养成了“巨婴”——在校不会吃虾、吃蟹,连鞋带都是长辈系的。很多家长只重言教,不重身教。只关心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而不关心孩子的心灵。家长太焦虑,被所谓的“别输在起跑线”这句话拖累。 “其实,人生是一个长跑,不是一个短跑。” 那么,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呢? 他认为: 第一,教会孩子懂得生存。学会各种生存技能,学会与人交往打交道。 第二,教会孩子懂得生活。学会各种生活的技能和本领。 第三,教会孩子自我发展。不仅能发展提升自己,还要具有强大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四,教会孩子规划人生,要让孩子稍微吃一点苦。现在一些学校开设的烹饪课、家政课,很有必要,培养他们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技能,家长们在家里也让孩子要做一些家务。 第五,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老师、家长要告诉孩子真实的社会。要培养孩子懂得如何急救,如何自我防范,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第六,教会孩子珍惜生命。要让孩子对生命心存敬畏,不能动不动离家出走或者跳楼自杀。 第七,教会孩子守纪律、讲规矩。我们还要教育孩子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孩子犯错的时候,允许教师适当的惩戒。一味溺爱和护着,孩子会变得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敬畏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