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分析,目前这几家所谓的头部公司的营收和用户基数仍比较低,对应的估值也并不那么理想,这也是今年大家都很紧张用户基数增长的核心。“集中精力抢地盘更重要,只有真缺钱了的公司,才会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上市。” 有本事吃进“蛋糕”,更要有本事消化 阿修是一家K12大网校的技术负责人。他的团队在春节前就接到任务,开始为暑期招生做系统性的准备。 在公司内部,紧张的情绪一直在蔓延,几乎每个部门都在强调拼搏精神。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次‘军备竞赛’,从6月底7月初学生开始上课了,我们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紧绷的状态。墨菲定律是存在的,这个系统不到最后一刻结束我们都不敢说很放心,对我们来说任何一点(失误),我们是承担不起的。” 阿修讲,“鉴于老师讲课、学生听讲逻辑的连贯性,在线教育对于技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比普通的视频网站更高。” 一家独角兽教育公司员工称,暑期开始后,公司几乎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被老板谈了话,有的部门动作没有跟上公司整体作战节奏,被追了责。 “加班,加成魔。”她把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描述为“备战双11”。“越靠近敌人炮火更近的部门越辛苦,节奏很快,很多问题当天必须解决。” 在暑期来临之前,阿修所在的公司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招兵买马。 阿修本人就是公司创始人亲自出马从某互联网巨头“争夺”来的。他的任务是在今年暑期来临之前搭建起一个完备的技术大体系,包括大数据、AI等技术团队。 据他透露,他所属的这家K12网校目前已“招安”了不少来自微软、百度、腾讯、滴滴等巨头的技术人才。“我们基于一个判断,站在当前的阶段,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是一个井喷的状态。” 对焦虑的中国家长而言,“补差”、“培优”都有着明确诉求。就职于北京某线下教育机构的尹老师告诉记者,一位意在“培优”的学生家长曾向他直言,为孩子“小升初”这一阶段已经准备了40万的补课费。 “这个女孩现在三年级,今年暑假上了两个奥数班,一个英语班,还有一个航天研学营,应该还报了线上教育的班,几年下来40万只是个保底预算。”尹老师说。 根据德勤2018年年底发布的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68万亿元,预期至2020年,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36万亿元,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万亿元。而K12一直是教育细分市场的前三名之一。 “我个人的感受,我和候选人去聊的时候,我慢慢的越来越自信,有底气,觉得来吧,不会错的,你能看到很多TOP级别人才愿意选择或者考虑这样个行业。” 这份底气和愿景,让阿修在“挖人”的时候甚至敢和阿里叫板。“有一个同学(候选人),当时我们在和阿里竞争,确实花了很多精力,来回见了三次,因为阿里给他的级别非常高,大概是P9到P10之间。”阿修承认目前在线教育行业的薪酬与互联网巨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其实更多的是靠业务,以及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打动了他。” 箭在弦上,加码技术力量、招募精兵悍将只是这场“军备竞赛”中的一环。 在线教育仍属于精耕细作的行业,需要长期不断培养才能逐步形成规模化、高质量的企业。据记者了解,今年暑期之前,几家头部公司其实对教研教学、服务运营等等层面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用来应对“炮火”。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内业界达成了众多超大金额的融资,这些钱都被公司用来扩容人才、产品、技术,行业的基础设施已经大不一样。“毕竟市场营销只是前端,还是要靠自身的教研教学和服务质量这些能力去留住用户。” 对于这些在线教育小巨头来说,“一决胜负”是一种勇气;但“烧钱冲刺”之后该如何走,同样需要智慧。 记者了解到,今年作业帮实际上做了一系列关于教研配备、技术产品的调整:在成都、合肥、济南等城市新建立了分公司,大量招募和培训辅导老师;建立了更完备的值班机制;在上课期间预测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压力测试…… 学而思网校也悄无声息升级了自己的教学产品。今年,学而思网校先后补充了多位清华、北大、哈佛院校毕业生加入教师团队,提升师资教研能力。在技术研发方面,学而思网校已经更新了已有的AI类产品应用,将AI老师英语一对一上线脚本扩增。 “很多互联网公司崇尚速度,所谓‘唯快不破’,快速扩大用户规模,快速扩展学科内容,快速变换赛道追风口等等。很多在线教育公司追求快,认为有了流量就不愁变现,往往在产品的品质上打磨不足。”洋葱数学品牌副总裁王斌告诉《后厂村7号》记者,像百度、今日头条等巨头企业虽然在教育领域投入很大,但旗下的产品却都没有能成为教育巨头,说明“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用户对教学品质的评价往往要靠学习体验或者效果来说话,最终更看成绩是否有提升。这就需要在线教育公司能够沉下心来打磨教研和产品。” 据称,洋葱数学的服务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的超过18万所学校,他们力推100%人机交互学习模式,没有真人老师授课,而是结合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数字视频学习,是国内在线教育独角兽级平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