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综合改革纪实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2
摘要:无论是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区,还是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想方设法揽才留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逢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绕不过去的一

  无论是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区,还是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想方设法揽才留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逢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绕不过去的一场“大考”:城镇化和产业飞速发展,新市民加速涌入,带来新的学位供求结构性失衡;教育内部精细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升,上学难、尤其是上好学校难的棘手问题,现实地摆在了南海决策者们面前。

  怎么办?

  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只有靠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南海推出“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目标,在持续加大经费和硬件投入的同时,连续出台政策,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出新。

  采访中,一组数据吸引了记者:南海是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区),所辖7个镇(街道),悉数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是广东省标准化学校;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的高品质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让学校成为学子成就梦想的地方。

  南海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盘教育优先发展的先手棋

  教育代表着城市品位、区域文化和发展后劲儿。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离不开教育。

  西樵文化、飞鸿武功;松塘文风、康公维新。作为南粤文化发祥地的南海,自古文教鼎盛。如今,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改造升级的关键当口,南海人更是把教育优先发展挺在了前面。

  用超前的眼光思考新形势下的教育新命题。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拳头产品来抓,努力创设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我女儿现在南海一中读书,成绩很好,她说以后要做一名老师。”来自四川内江的彭师傅,已在南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做过保安、在汽车厂上过班,现在是一名代驾司机,谈起女儿上学的事,他一脸自豪。

  在南海,只要符合“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5年以上”等多项政策性借读条件之一,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员子女大都可以入读公办学校。不符合政策性借读条件的,也可以根据公办学校公布的学位情况,按相关要求,申请入读公办学校。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作为制造业大区的南海区,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一样,逐渐成为人口持续流入地。超过300万常住人口的南海,教育资源供给明显力不从心。当地教育部门的一项预测表明,未来两年,南海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将达29.5万人,按照目前最大承受负荷,学位缺口至少在4.8万个左右。

  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南海人选择了主动担当。

  “我们要努力建设品质教育,打造品牌学校,要让学校成为南海的品牌和骄傲。”在南海历史上第一次由区委书记主持的全区教育工作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如是说。

  南海能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老百姓不为子女上学发愁,底气来自对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学位工作的持续发力。

  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南海完成新建、扩建学校33所,增加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增加学位近3万个。“区委、区政府领导一直在着力抓学校新建、扩建推进工作。”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说。

  按照要求,各镇街道加大投入,相继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加大学位供给。西樵新建、扩建10所中小学,新增学位约1万个;九江计划新建、扩建8所学校,新增学位9200个;里水预计到2020年增加优质学位1.5万个。“2018年至2020年,全区计划新建学校19所,扩建42所,增加优质学位6万个……”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说。

  同时,区、镇教育部门采取前置介入,抽调名校长提前参与学校规划设计,提前理顺办学思路,搭建好师资团队,对教师编制核定进行倾斜,确保每一所新建学校都高起点办学。

  改建后的里水中学面貌焕然一新,青瓦灰甍,典雅大方,独具岭南水乡特色。新建小区配套的展旗学校、绿欣小学等公办学校,由于提前做了整体规划,建筑设计、装修风格与办学特色有机融为一体,一开学就获得家长一致好评。桂城灯湖小学校长邓爱群从另外一所名校选调过来,办学仅4年,学校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学校。

  南海提前做好教育发展空间规划,为此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基础教育配套专项发展规划(2016—2030年)》,将教育发展用地规划纳入城市用地总体规划之中。同时,建立健全教育专规与城镇总规、控规同步编制工作机制、部门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配建工作机制、配建工作信息公开机制等,合力加快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高的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2013年至2015年,南海区教育总投入分别达37.24亿元、39.44亿元、41.74亿元,均高于全区财政支出的25%。2018年教育财政资金总投入47.5亿元,比上年增加3.35亿元。高投入、高增长成为南海教育投入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其中有南海经济总量做推手的优势,更有南海人对崇文重教传统的一贯秉承。

  优先发展教育,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远远不够。

  2018年8月9日,南海四套班子、工商等社会各界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020名教职工、1546名学生以及6个团队、121个家庭接受嘉奖。作为南海一年一度的教育盛会,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覆盖面之广、奖励人数之多、影响力之大,引发社会好评不断。

  2016年,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倡议和推动下,南商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同步设立南商教育基金,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慷慨解囊,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奖励表现优秀师生,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至今,南商教育基金认捐金额已超9000万元,近8000名优秀师生、300多个家庭受到表彰。

  “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100多年前,南海西樵镇松塘村就有这样一副对联。崇文重教,早已融入南海人的血脉。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强区,南海优秀企业众多且实力雄厚,是当地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强大的支撑和经济后盾。南商教育基金的建立,让企业对人才、技术的渴求,与南海崇文重教的传统有了结合点。这是南海品质教育探索出的一条有效发展路径。

  将教师专业品质发展挺在前

  品质教育,与师德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品质发展息息相关。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南海区召开教师座谈会。黄志豪向教师代表送上了写有“心”字的陶艺作品。“心”是2018年南海向社会征集选出的代表南海师德的汉字,寓意着不忘初心、正心育人。黄志豪说,“心”不仅是教师职业精神的象征,也代表了南海办好教育的决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