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19 年 11 月建材工业及宏观运行的数据: 行业数据: 水泥:2019 年 11 月水泥单月产量 22487 万吨,单月上升 8.3%;1-11 月累计产量 213040 万吨,累计同比上升 6.1%。 玻璃:2019 年 11 月平板玻璃单月产量 7701 万重量箱,单月同比上升7.3%;1-11 月累计产量 84843 万重量箱,同比提高 6.9%。 地产数据: 2019 年 1—11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21265 亿元,同比增长 10.2%,增速比 1—10 月份回落 0.1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 89232 亿元,增长14.4%,增速回落 0.2 个百分点。 1—11 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87481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8.7%,增速比 1—10 月份回落 0.3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613566万平方米,增长 10.1%。房屋新开工面积 205194 万平方米,增长 8.6%,增速回落 1.4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 151447 万平方米,增长 9.3%。房屋竣工面积 63846 万平方米,下降 4.5%,降幅收窄 1.0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45274 万平方米,下降 4.0%。 1—11 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21720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4.2%,降幅比 1—10 月份收窄 2.1 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 11960 亿元,下降 13.0%,降幅收窄 2.2 个百分点。 1—11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 148905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0.2%,增速比1—10 月份加快 0.1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1.6%,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 11.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 14.1%。商品房销售额 139006 亿元,增长 7.3%,增速持平。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 10.7%,办公楼销售额下降 11.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 13.5%。 1—11 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160531 亿元,同比增长 7.0%,增速与 1—10 月份持平。其中,国内贷款 23013 亿元,增长 5.5%;利用外资 161 亿元,增长 57.5%;自筹资金 52511 亿元,增长 3.7%;定金及预收款 54482 亿元,增长 10.0%;个人按揭贷款 24395 亿元,增长 13.9%。 基建数据: 1—11 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 4.0%,增速比 1—10 月份回落 0.2 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 1.6%,增速回落 4.3 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 8.8%,增速加快 0.7 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 1.7%,增速加快 1.1 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 0.2%,增速与 1—10 月份持平。 水泥行业数据点评: 11 月,水泥产量单月同比增长 8.3%,验证了 10 月单月的产量同比下滑仅是受 70 周年大庆影响的“假摔”。从需求端看,地产、基建数据依然韧性较强,结合钢材产销量,以及水泥出货情况数据,我们认为水泥产量 11 月单月同比增长 8.3%符合预期,10 月单月转负只是受到了国庆 70 周年的事件性冲击,包括工地的暂缓施工以及生产企业的短时间停产,造成供需短期双弱。 地产端,资金压力与悲观预期下的赶工角逐,Q4 新开工和施工韧性强。销售端,在利率下行+精准调控+较低库存背景下地产销售不容易出现断崖式下跌,对整体的地产开发形成有效支撑。政策及监管上,今年整体地产政策从 4 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出现逐渐收紧的迹象。地产前端融资加剧紧张,叠加地产下行悲观预期,土地购置从 5 月开始持续走弱。在土地购置前端融资受到一定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对销售回款的诉求变得更加强,寄希望于通过新开工至可预售状态快速实现销售回款。分地区来看,各地区不同的新开工增速形成一定对冲,平缓了整体下滑速度,在“因城施策”的精准调控下,不同能级的城市、不同区域的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周期错位平缓了以往一刀切带来的整体大幅下行情况。对一二线城市来说,由于预售标准较高,甚至都要求结构封顶才能预售,因此为了实现销售回款企业将加速赶工直至较高的可预售状态。而三四线城市由于达到可预售标准较低,资金投入较少就可以实现销售回款,新开工增速在地产整体库存没有大幅回升的前提下不会大幅回落。 基建:托底意愿强,财政压力约束下难以大幅回暖。在地产投资逐步下行,外部风险不确定的背景下,基建作为经济的“稳定器”不可偏废。在土地财政收入下降以及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专项债提前发放有望弥补 Q4 基建资金来源,但在整体财政压力较大的约束下我们预计 Q4 基建对水泥需求的仅形成小幅正向拉动。 从价格看,Q4 水泥价格延续高位运行,全国水泥价格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水泥仍然是“存量时代”下的“最强周期品”,核心原因在于存量时代下,水泥行业的“供需缺口”是最容易产生的,而成本曲线也是周期品中相对陡峭的:1)水泥的需求较为刚性 2)作为短腿区域化无库存产品,企业对需求的观测能力极强 3)开关成本低,企业对产能的调节能力天然有优势 4)行业存量乃至减量博弈的背景下,区域水泥企业间的“默契”形成是必然,即“价在量先”5)原材料价值重估与自发的停产推升熟料价格,同样也结构上异化了行业成本曲线。 玻璃行业数据点评: 2019 年 11 月平板玻璃单月同比上升 7.3%,1-11 月累计提高 6.9%。 地产“高期房销售+低库存”现状对玻璃需求提供支撑。近年地产销售和新开工的高增速与竣工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背离;而近年地产销售高增中期房占比的显著提升,已然积累了较多竣工交付的压力,虽然迟来但是终究会出现回补,2019 年下半年逐渐均值回归的可能性较高。由于玻璃主要运用的场景在竣工之前,如果施工环节整体回暖,玻璃的需求将具备一定 的支撑,从施工数据看,1-11 月同比增长 8.7%,高施工增速将逐步传导至玻璃安装,玻璃需求韧性强。 供给端,从当前的日熔量看,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展望明年我们认为总体的产能端依然有望维持目前这个水平。根据我们统计未来新增和冷修的产线数据,2020 年预计不会出现净新增的情况。此外,若有环保性的事件冲击强化短期供给端的收缩力度,届时景气度有望大幅提升。 19Q4 玻璃景气较高,建议关注。从需求端看,施工和竣工端的数据验证了施工后端建材的需求回暖,同比的需求量我们预计比去年同期有 5%左右增长;从供给端小周期看,目前供给端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为景气提升提供良好基础,而若供给端出现超预期扰动,那么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行业高景气。从供给端大周期看,产线也进入了冷修的大周期,为创造供给缺口奠定了一定基础。玻璃窑炉的窑龄通常在 6-10 年,若选择较差的耐火材料一般支撑 6-8 年,而较好的耐火材料则冷修期在 8-10 年,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冷修周期,通过窑炉的修补通常都能够再延续 1-2 年甚至更长,这导致了冷修大周期具备一定不确定性,但是越往后冷修大周期的确定性越强。因此,在供需紧平衡关系下,Q4 玻璃的景气度的较高。 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