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典型的,前几年的全国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全国上千万户的家庭获取了大量的拆迁收入,这个并不能算进可支配收入里面,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提过,我家也是受益者,县城老房子作为棚户区改造拆迁得到了二十多万人民币的赔偿,是我父母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收入。 另外中国城市居民卖房所得的收入也不算入可支配收入,而这个实际上我国大批居民收入的一大来源,甚至对很多家庭可以说是家庭历史最大的一笔收入。 另外我国国民对薪资的感受程度也是可以反应社会实际情况的, 在我国电子行业代工大厂就存在3000元—4000元效应, 像富士康每年淡季时月收入低于3000元,也就是月入只有2000多元时,尽管基本上包吃住(住宿和食堂很便宜),也不怎么加班,但是仍然会迎来普工离职高峰,即使在河南富士康也是如此。而在旺季月收入高于4000元人民币时,则离职现象就比较少了。 说明普工们的感知是,3000元以下的薪资是显著低于社会普遍水平了,因此必须通过离职寻求更高的收入。 因此我们在工作的国民中位数收入(包括工资,利息,兼职,房租,代购等)在3500-4000元左右是比较靠谱的。 所以现阶段,作为普通的在工作的中国人,应该把月收入超过全国中位数3500-4000元,姑且算作4000元作为目标。如果在城市里面,那么中位数还会高于这个值。 注意这个收入不只是工资,存款利息,兼职收入等各种也算在内了。 至于“中国人月入只有2000元”,“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之类,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不是事实就好了,如果你是年轻人,你还真以为月入2000元收入还可以, 或者以为月入3000元就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这会拖累你进步的步伐的。 另外,我国就业人口月薪4000元的中位数,差不多是发达国家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这个判断从横向对比上也是成立的,因为我国人均1万美元的GDP就差不多是发达国家典型水平4万美元的四分之一。 像英国2018年人均GDP 4.256万美元,是我国的4.42倍,而英国人中位数收入大约2.08万元人民币一个月,按照和人均GDP同等倍数算的话,我国人均月收入中位数应该是2.08/4.42=4705.9元,当然我国处于投资积累阶段,分配到个人的收入比例稍微低点,那么中位数在月入40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推断也是合理的。 本文在厘清基本的事实同时,同时也希望树立一个基本的观念, 我们在看待中国的发展和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树立横向比较的概念。 这样才更可以更为客观的看待事物,做的好不好,比一比就知道了。 长久以来在我国国民中形成的一个思维定势,就是 如果这件事情中国做的不好,那么国外一定做得好; 如果这件事情中国做的好,那么国外一定做的更好。 而现实中的世界却是: 如果这件事中国都做的不好,那么往往大部分的外国也肯定做的不好; 如果这件事中国做的好,那么往往大部分外国没有中国做的好。 不管是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科技实力,政府效率和廉洁程度,贫富差距,产业发展水平,国民素质等等都是如此。 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也写过,提起中国人的国民素质,我国老百姓往往脑海里第一浮现出来的是中国人素质低。而提起外国人,我国老百姓则往往脑海里第一浮现出来的是“高端人才”,“素质高”。 其实在现实中,中国国民素质是优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也就是比绝大多数外国人要好。 以来华外国留学生为例,在华学习人数不过区区50万人,而且是本科,硕士,博士高学历人士为主,然而我看过的新闻报道,就有:火车霸座,在大街上违法骑行还公然推搡警察,逃票,夜晚大声喧哗,地铁吃东西,地铁脱鞋,地铁一个人躺几个人的位置,性骚扰女生被遣返,组队偷窃东西,课堂上讲经,打车不给钱,谎称自己来自英语国家欺骗学生家长当外教,非法打工….. 你会发现,在部分中国人中存在的素质问题,即使在国外高学历人士中一样存在,而且也为数不少。 一横向比较,自信心往往就出来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了,也能冲击和瓦解我们顽固的外国好中国差的旧有观念,是我们需要养成的思考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