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1日电 (记者 杨伏山)历经十年发展与积淀,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简称“厦门国际茶博会”),已从最初展品涵盖茶叶、茶器具、茶包装机械以及茶空间美学等到如今聚焦茶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业界公认的全球茶产业采购平台和涵盖全产业链的信息交流、展示交易的国际茶产业界标杆性盛会。 厦门大有智荟美学空间奉上茶道茶艺表演,献礼厦门国际茶博会迎来创办十周年。 10日,2019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秋季)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启幕。自2010年首届中国厦门国际茶业展览会应运而生,展会探索走出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2012年更名为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厦门国际茶博会”),并开设厦门国际茶包装展;2018年展会全面升级,举办春、秋两届。 国际展区。 该展会承办机构厦门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国香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随着展会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其国际性跃居同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境内外参展商倚仗的进出口贸易平台;茶器具展区更成为茶器行业内有口皆碑的全球一流的茶器具交易平台。 赖国香介绍说,展会在中国内地首创的厦门国际茶包装展,已成为茶包装企业技术交流、新品发布、订货销售、前沿信息共享的专业化重要平台。 台湾茶企参展。 “十年来,展会积累了茶行业内数量庞大的海内外采购商,促使茶业相关贸易连年增长,推动了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飞速发展。”他说。 作为国际都市化口岸城市,厦门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国际茶叶贸易的最主要集散地之一。本届厦门国际茶博会设有品牌茶企展区、茶器展区、茶包装展、台湾展区和国际展区等五大板块,展览面积达到75000㎡,其中,国际标准展位数达3800个。本届展会,越南茶叶协会首次组团莅会助阵,带来越南独特的优质茶叶,格外引人关注。 置身展会,既可尽览来自尼泊尔喜马拉雅高山有机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印度阿萨姆、大吉岭、尼尔吉里等地高品质红茶,越南的各大热带、亚热带产地茶叶以及泰国茶,德国花果茶,日本清新抹茶、煎茶,韩国有机绿茶、莲花茶,马来西亚大马仓所藏老茶等,还能找到来自日本的高端铁器、银器,韩国的雅致陶器、马来西亚的南洋回流古器等精美茶器具以及韩日的优质三角茶包等。 展区一角。 这些来自异国的新奇茶品,构成了本届茶博会国际展区最亮丽的风景线。 台湾展区一向是是厦门国际茶博会的突出亮点与特色,本届展会众多知名台湾茶企一如往日踊跃参展,6000㎡的台湾展区里,有大约150家台湾展商携宝岛精选好茶和典雅茶器前来参展,包括台湾十大名茶、莺歌陶瓷、特色柴烧等佳品。 参展的台湾展商称,展会在增进两岸茶产业领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务实有效,为台湾茶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商贸平台。 在茶器具展区,近500家参展企业全方位展示各式特色茶器,海内外知名茶器具品牌群英荟萃,钧窑、汝窑、定窑、青瓷、白瓷、柴烧、莺歌烧、坭兴陶、紫砂、紫陶以及玻璃、漆器、石制、竹制等品种齐全、设计独特、品质精美的茶器具及配套相交辉映。 作为在厦茶业界人士,今年再次参展的厦门大有智荟美学空间创始人洪晶燕女士,对厦门茶博会十年来的臻荣发展尤感欢欣。她向记者表示,随着茶博会影响力的扩大,对于所有茶企实现新时代的升级和创新大有裨益。“未来十年,新起点、新发展,值得业界期待。” 创立于2012年的厦门国际茶包装展,作为茶博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十分吸睛。历经八年成长,这一专业分展今年规模已扩大至20000㎡,比往届增加5000㎡,参展企业近200家,各种品牌荟萃,助力茶包装创新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茶叶包装企业新品发布、订货销售、前沿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 展会同期还配套举办一系列专业度高、信息量大、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精彩活动,为茶企了解茶叶、茶器具、茶包装等茶行业全产业链的最新资讯以及拓展境内外市场构建专业性的交流平台。 其中,《国际普洱茶论坛》以“普洱茶二十年风华”为主题,从茶行业的整体格局出发,分别从国营茶厂的结束、新品牌的创生、山头茶的崛起,以及制茶工艺的提升等角度,聚焦和展示普洱茶近二十年来多元丰富的产业变化;《国际茶器论坛》为进一步推动茶器产业与茶文化产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邀请境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围绕“茶器值得投资吗?——茶器的功能、美学与收藏磋探”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探讨茶器与茶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以茶文化为载体,助推茶器的成功营销。而《国际茶叶包装设计论坛》则围绕“跨界•多元•借鉴--茶叶包装设计发展新思路”这一主题,从跨界的角度去观察茶叶包装设计业界的环境,以多元文化的思考来整合资源。 此外,还有国际茶人“啖”茶、国际茶人大茶汇、国际茶艺茶道表演等二十多场活动,全面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