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忆音乐老师高至凡的人生拼图:他如何用音乐成风化人? 在5年的教学生涯中,厦门音乐教师高至凡用优秀的音乐才华把厦门六中合唱团(以下简称:六中合唱团)的孩子带入全国的舞台,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清澈与美好。 世事无常。7月19日,他因突犯重疾抢救无效,当日离世,享年28岁。 他的死讯传出后,亲人、师友和学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大家持有鲜花、眼眶湿润,沉浸在悲伤的海洋。 在离世后的十多天,互联网上对于高至凡的悼念从未间断,他和六中合唱团的故事铺天盖地,学生用歌声为他送别的视频,更获得了数亿的点击量。 一个年轻优秀老师的生命戛然而止,留下了无尽思考。 “老高是你一辈子都很难碰到的老师。”刘晓奇对澎湃新闻()称。 刘晓奇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一名大四学生,但举手投足有着远胜于同代人的稳重,他所提及的“老高”就是刚刚送别的厦门第六中学音乐教师高至凡。 “他是我音乐道路上的伯乐。”刘晓奇说。 他与高至凡老师的交往犹如电影一幕幕从眼前划过。告别仪式前一天,当他获知自己将作为学生代表在告别仪式上发言时,内心极为挣扎和抗拒。 “我相当于要正式宣布他的死亡。”刘晓奇说,他害怕面对那一刻。那几天,他偶尔在跟朋友约饭局时会顺便冒出一句“叫上老高”。 “学生在合唱团学到的演唱技法,只要毕业了,最终都会淡忘的,不会忘记的是和高老师相处几年,对他们的人生影响,包括对人生的看法,这是最难忘的,乃至是父母也做不到的。”厦门第二中学音乐教师苏晶对澎湃新闻说。 高至凡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最好的老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与学生之间究竟建立了怎样的深厚情感呢?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 澎湃新闻通过对高至凡的老师、学生、挚友和同事的采访,力图完成对一位普通音乐教师的人生拼图。 高至凡在平潭岚华中学念高中时,已表现出优异的音乐天赋。薛彬 供图 音乐少年 高至凡是福建平潭人,毕业于当地岚华中学,念高中时,他已表现出优异的音乐天赋。 “无论是声音,抑或是对音乐的感觉,他都是很好的做音乐的材料。”平潭第一中学音乐教师薛彬对澎湃新闻称,他曾是高至凡在岚华中学时期的音乐老师。 高至凡喜欢唱歌,无论是在学校走廊,还是放学的路上,他都会哼哼唱唱。 当时学校并没配充足的钢琴,不少学生只能偷偷翻墙到学校的琴房里去练琴。薛彬见此情形拿出所有积蓄购买了十几台钢琴,希望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练琴环境。 “我那十几台钢琴,他统统都弹了一遍,他学东西明显比别的同学快。”薛彬说,高至凡很勤奋,在读高中时学会了许多乐器。 在他眼里,高至凡拥有极强的音乐领悟力。 “他既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感情,还能传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薛彬说。 高至凡的父亲——高诚兰常年在外经商,他起初对儿子学习音乐持反对态度。 “他父亲思想上有误会,认为音乐不可以当饭吃。”薛彬说。 高至凡母亲曾是一名幼儿园园长,她对儿子学习音乐给予很大支持。为抽出更多时间照顾他,她辞去园长一职,只担任普通的幼儿园老师。 对于母亲的爱,高至凡感念于心。 “我经常听他谈起妈妈,说自己小时特别不懂事,爱去网吧,妈妈有一次气哭了。看见妈妈哭了,他发誓再也不调皮了,就和妈妈说要好好学音乐。”刘晓奇回忆说。 看见高至凡如此痴迷音乐,高诚兰也改变了态度。 “当年在福州参加福建省联考时,全程都是父亲陪着他。”薛彬回忆说。 2010年,高至凡以优异成绩被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录取。那一年,福建全省音乐考生共3500多人,他排名29名。 进入大学校园,他更如饥似渴地学习音乐,参与举办音乐会。 “他说在大学时并没有别的业余爱好,大部分时间都是听音乐。”刘晓奇回忆称。 高至凡曾一度被视为男高音的好苗子,应该走歌唱家的路线,但厦大的学习让他发生改变。 “他的兴趣转向了西方音乐史。开始研究西方音乐家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方式,谈论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薛彬说。 每次寒暑假高至凡回老家时,都会来找他聊天和散步,高至凡的知识面让他很诧异。 “他阅读了许多大学生会认为不必要的书籍,培养了自己的音乐审美,我想这也是他为什么能让学生爱上音乐的原因吧。”薛彬说。 每年寒暑假高至凡回平潭老家时,他都会和同学朋友们一起聊天。薛彬 供图 扎小辫子的音乐老师 “我应该是全校老师中最早一个见他,最后一个送他走的人。”厦门六中副校长戴鹭坚对澎湃新闻称。 2014年8月,高至凡大学毕业,他在4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厦门六中一名音乐教师。 高至凡那时已在厦大校内组织了一支室内管弦乐团,略有名气。 为慎重起见,身为学校分管文化的领导,戴鹭坚决定亲自考察,他在厦大图书馆举办的一场室内演奏会上见到高志凡。 “他扎个小辫子,走路一蹦一跳的,摇摇晃晃,跟周边人关系都很好,这点让我印象深刻。”戴鹭坚说。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为厦门六中带来怎样的改变。 正式入职后,高至凡在学校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扎着小辫子,此举在学校曾一度引发争议。 站在学校管理角度,这的确是一个管理难题。 “如何来说服不让学校女生留长发,却允许一名男老师留辫子呢?”厦门六中一名老师说,由于老师面对的都是中小学生,因此背负着言传身教和引导作用。 针对高至凡老师的留辫子的问题,厦门六中并未因此对他提出过任何要求,只是偶尔规劝。 “我想很多学校都害怕招到异类、不遵守纪律的老师,当我听他讲了第一堂课后,我确定他是外表不拘小节,内心却很执着的好老师。”戴鹭坚说。 在课堂上,高至凡也展现出了优秀的教学能力。 “他上课说话很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大家都很喜欢他。”戴鹭坚说,他善用音乐解决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他认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在于古板地用老师身份去压着学生,而是把知识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作用于学生。 “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福建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吴琼对澎湃新闻称,她于2018年毕业于厦门六中,曾经上过高至凡的音乐课。 高至凡沉浸在音乐世界的状态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上课前,他通常都会坐在那里弹钢琴,等到自己弹舒心了,同学也安静下来了,他才正式上课。 他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方式,经常把音乐教室的椅子摆成一个圆,让大家围着他,也不反对学生在自己课堂写别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