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这个概念提出已近二十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时空界限的突破,自媒体“互动和分享”的理念得到了充分演绎。微博作为自媒体主要代表,凭借着其快速、便捷、互动的传播特点,以及传播过程的循环性、传播路径的多样性优势,对网民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具有着重要的影响。《2015年第三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指出,到今年九月月末,新浪网上有150131个政务微博,属于政务机构12602个,属于公务人员的有37529个。公安微博作为政务微博的一种,正以独特的方式向群众展现其影响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的官方微博,自2011年8月28日开通以来,成为全国首个粉丝过百万的政务微博,凭借着其较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也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政务微博之一。由此可见,公安微博凭借着其独特优势,开创了公安宣传非凡局面。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公安微博在公安宣传工作中发挥功能,迫切需要在实际公安工作中探求。 一、 公安微博的界定 公安微博,是指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以真实身份在网站上开设的,基于粉丝关系,传播、分享以及获取信息的网络平台。 在分类上通常分为两类:主体是公安机关的如“江宁在线”等,这一类公安微博主体通常具有组织性,是为响应上级公安机关建设公安微博的号召而开通的,多由省公安厅进行规范化管理。主体为个人的公安微博多为社区民警,他们在开展社区警务过程中,为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而开通公安微博,也着实方便了社区民警和社区居民的沟通。 二、 公安微博对公安宣传的作用 (一)警民交流的有效平台 微博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有效平台,相对于在报纸上发表观点,以微博为主导的网络表达相对于传统媒体更为容易。网民对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个人有任何宝贵的建议,都可以直接通过便捷的网络发送消息给他们,这中间除了遵守网络公约和道德规范外,几乎实现零门槛。加之,其他公民对于值得关注的微博动态可以随手转发并评论,这也预示着对于任何一条网友的意见处理不当,其影响将是广泛的。公安机关倾听每一位网友的建议,在回复这些建议的同时,可以借机宣传公安机关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微博主体耐心的回复,会使网友们对公安机关有更加准确深刻的认识。这样以来,公安微博不仅发挥了警民交流平台的作用,使得网友的呼声得到回应,也使得公安机关到达了宣传的目的,公安微博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二)正确引导舆论 自2009年新浪网提供微博服务以来,微博这个新潮的词汇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挤占了世界最流行词汇的首位。因为微博的受欢迎程度极高,是网民的主要活动之一,所以微博成了舆论的风向标。为了杜绝舆论绑架事实事件的发生,公安机关顺应时代潮流,开通公安微博,力求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微博是一个极其开放的网络平台,他人在增加关注后,所关注对象的动态便会出现在自己的主页中,关注者便成为了被关注者潜在的信息传播者,关注者朋友圈里的对象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潜在的传播者。照此原理循环下来,微博便会形成惊人的影响力,在此巨大影响力下的社会事件便会形成集群效应,而微博恰恰就充当了“滚雪球”的平台。公安微博应在滚雪球效应形成之前,通报社会事件的真相,来正确的引导舆论,以免造成舆论危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真实消息的传播往往会在社会上引起恐慌,有网友戏谑道,“手机上的疫情比现实中更严重”。在突发事件和重案要案发生后,公安机关会亲临现场处理情况,公安机关掌握着最新的消息,对真实的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公安机关应在这时占据舆论高地,通过公安微博发布权威性消息,让群众形成客观的认识,让谣言在真相面前止步。 (三)服务公安实战,彰显战斗力 公安微博在预防打击犯罪、侦破案件等方面正彰显着独特的魅力,是助推公安工作发展的新动力。提到微博服务于公安实战,便不得不提到被媒体称为全国微博助力破获的“第一案”,2010年11月,厦门市公安局利用官微发布“11.14”3岁女童被杀案征集案件线索的博文,引起网友极大关注,征集线索41条,民警靠此成功找到尸源,嫌疑人被确定后,破获全案。 公安微博服务公安实战的最显著的应用便是利用公安微博服务于打拐反拐活动。由于拐卖类犯罪根深蒂固,诱因繁多,很难从根本上遏制,加之此类犯罪有违人伦,社会居民对于此类案件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迫切呼吁公安机关破获此类案件,解救被害人。公安机关在发挥公安微博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不仅做到了顺应民意,而且加快了打击拐卖类犯罪的进程和水平,由此可见,公安微博应用于打拐反拐活动是两全其美之法。现实中具体的做法如下:发挥社会力量,寻找与案件相关线索;破案后,及时宣传战果,获得社会认可;案后根据实际案情,宣传安全防范知识,争取达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从而扩大战果。公安微博服务于打拐反拐活动的流程已初步形成,接下来,公安机关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挥其对实战的应有作用。 (四)宣传公安自身形象,促进警民和谐 公安机关能够借助官微,以网络化语言发布动态,拉近了与网民间距离,尤其是让厌倦了官腔官调的网友们倍感亲切,这样以来,一个全新的公安机关形象便呈现在网友的面前,一改网友从前的错误看法。 近年来,有关公安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不排除网友们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这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已经无法应对警察公共关系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微博这一新时代产物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以其即时互动性强的特点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缺陷,网友可以就网络上的消息随时与民警沟通,民警可以及时纠正网络谣言,可以很好的应对警察的形象危机。 2015年元月,“平安常州”上推送出民警汤彦杰自己拍摄的一段视频防骗微博,这段微博阅读量多于1300次,连网友都在感叹:“警察叔叔也是蛮拼的”。汤彦杰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群众爱看手机讯息胜过读报纸,便萌生了这样一种宣传网络防范的手段,公安机关放下架子,像汤彦杰这般偶尔卖个萌,让网友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安全防范知识,不但不会损害公安机关形象,而且还会增加网友对公安机关的好感。 三、 公安微博的不足 (一)法律法规的缺失 微博是舆论的风向标,可以说是民意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它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网民充分的话语权,但是这种话语权没有明确的界限,同样,公安微博也赋予了公安机关话语权,但较之网民,其有更多话语限制,可以说个别不当言行,都可能危及到整个公安的形象,有时甚至会造成泄密。规范公安微博开展的法律理应出台,在规定公安微博内容界限的同时,合理规范公安民警处置各类微博上的偏激行为,使其运行做到有章可循,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民警缺乏媒介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