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2月25日,全市城管系统对照《条例》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治理市容和环境卫生,严格管理,依法查处违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案件2627件,行政处罚合计857.58万元,教育广大商户和市民提高守法意识,促进城市长效管理。 既要文明执法,也要贴心执法。前者说理,后者通情,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必须两者兼备。 2018年6月18日,列西龙岗夜市正式营业,这也意味着因油烟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困扰了周边居民20多年的满园春夜市正式告别。满园春夜市是《条例》调整范围的临时占道市场。它的整体搬迁,让占道经营夜市的商户舍弃市中心最黄金地段的摊位,迁往新址,这里面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45户占道经营商户,城管部门没有简单粗暴执法,而是服务在先。一方面引进先进的除油烟技术,指导商户使用新的无油烟烧烤设备,完善列西夜市配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集中动员和个别动员相结合的办法,让商户自身意识到搬迁的重要性。市城管局还组织商户前往列西夜市新址召开现场会,介绍新设备、新场地,开诚布公与商户交心谈话,分析利弊,最终促成商户成功搬迁,换来满园春周遭居民一片叫好。 执法为民,终能赢得民心。 苦干实干更需巧干 从户外一块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到路面的垃圾清扫,从共享单车治理到二手车占道经营整治,从餐厨垃圾到废弃无人认领的“僵尸车”……城管的工作,都是小事,可是干起来,又都是实事、难事。 依靠技术管理城市!市城管局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将局属三明数字城管处置中心作为联系市民的纽带、服务市民的窗口,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的基地,不断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发挥数字城管的科技治城功能,提高服务市民、服务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效能。 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市民上报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9359件,处置数28634件,处置率97.53%,结案率95.43%。其中,超过12小时的卫生死角被及时发现清理13341处,清理乱丢弃废弃家具13396件,修复井盖破损和缺失245个,修复道路或人行道板177处,处置化粪池和下水管道堵塞或破损167处,清理乱堆物料713处,处置劝导无照游商或占道经营483处,修复路灯问题123处,处置绿化园林问题157处。桩桩件件,都是小事,可每一件小事的背后,牵系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凝聚着城管人苦干实干的汗水。 “城管的工作,苦干实干是基础,巧干会干是本领。”吴绍文说道。 渣土运输扬尘治理,车辆“密闭”运输是个“技术坎儿”。全部购置新车,企业难以负担。以往,运输企业通常采用人工遮盖的办法,耗时费力效果不佳,“风声”稍一变松,企业就难免懈怠,执法监管也似乎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 向技术要答案!市城管局研究制定出渣土车密闭运输的标准,动员车辆装配企业和渣土运输企业配合,对渣土车进行自动密闭改装。2017年12月20日,首辆自动篷布密闭运输渣土车改造成功,驾驶员只需要通过控制器,就可以操控篷布在半分钟内自动封闭车厢。 目前,市区9家渣土运输企业总投资177.85万元,完成“国三”渣土车加装自动篷布机械密闭装置219辆,改变了山区城市渣土企业车辆更新慢,敞开运输造成扬尘污染的乱象,为1至11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全省第一作出新贡献。 不仅仅是渣土运输扬尘治理问题,“两违”治理、“二手车”占道停放、“僵尸车”处理、共享单车整治……每件事情都关系民生,处置起来却又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坚持依法治城,推进法治城管建设;坚持改革治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技治城,推进精准服务市民;坚持共管治城,推进合力攻坚行动;坚持精细治城,推进治理城市难点热点问题……五治五推,凝结的不仅有城管人的汗水,更有其智慧的结晶。 2018年,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市区交警、交通、工商、商务、两区城管等部门,对市区63家二手车经营企业持续数月开展联合执法;全年完成摸底违建面积346.80万平方米,拆除面积335.67万平方米,完成目标拆除任务的114.7%;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行动,拆除市区19个节点207处存在安全隐患、未经审批设置以及破乱怪等广告1.87万平方米;严格落实餐厨废弃物巡查责任制,源头防控餐桌污染,2018年实现餐厨垃圾收处46.18吨/日,增幅18.46%;积极协调,全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三明夜景增光添彩;坚持对17条(个)繁华路段开展12论高压水循环冲洗,使街区干净见本色。 “我们城管工作看起来不起眼,却都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城管人的回答掷地有声,“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得做好什么。面临当下的困难和不足,为人民管理城市永远在路上。为市民生活环境更美好更加努力工作,无怨无悔!”(记者 曾凤清) 原标题:不忘初心,为市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三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建引领开拓工作新局面侧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