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1
摘要:25年两次环游中国,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美国人潘维廉一家在特区厦门生活整整31年。 “别叫我老外,我是‘老内’”,62岁的潘维廉说话非常幽默风趣,“我们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某些小方面来说,我们甚

  25年两次环游中国,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美国人潘维廉一家在特区厦门生活整整31年。

  “别叫我老外,我是‘老内’”,62岁的潘维廉说话非常幽默风趣,“我们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某些小方面来说,我们甚至也参与了这些变化。”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25年后再次重走中国,图为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与村民交谈(中)。朱庆福 摄

  1988年,潘维廉举家来到厦门。如今,潘维廉成为福建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厦门市荣誉市民,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教授。

  去年底,潘维廉教授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英文版),以30年来47封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私人信件,纪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把书寄给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则给他回了这样一封信。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在《我不见外》读者见面会。张斌 摄

  探险家,两次“环游中国”

  潘维廉最近一次接受记者专访,是在他第二次自驾环游中国返回厦门之后。

  上世纪90年代初,潘维廉一家驾驶一辆昵称“丰小田”的面包车,“八十天环游中国”。自驾两万公里环游福建和中国东南部之后,又自驾4万公里环游中国,一路到西藏再回来。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1994年潘维廉环游中国路线。供图

  25年后的今天,潘维廉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师生结伴,“重走”中国城市和乡村,全程31天,行进上万公里。潘维廉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目前自己正在整理旅行笔记,介绍中国的“变”与“不变”,不过,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了解中国了”。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2019年潘维廉再次环游中国,图为潘维廉将旅行点滴做成的ppt。供图

  “变化太大了。”潘维廉说,“中国太大了,人那么多,为什么能在25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且即使在偏僻地区,也有很大变化?”

  潘维廉以为中国要用五六十年,甚至七八十年才会发生大变化。没想到只用了25年他就看到巨变。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将旅行点滴做成ppt。供图

  在8月26日福建电视台正在热播的“老潘中国行”节目中,潘维廉走进第十六站: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一位村民徐立道告诉潘维廉,他是1949年以来,第一个到村里来的外国人。潘维廉笑说:“我是半个老外,因为我是老外脸,老内心。”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的个性签字

  潘维廉还发现,即使在这个几乎是“无论魏晋”的偏僻小山村里,不但有水泥路、好房子,还有电和网络,老农都在用微信和淘宝!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与中国村民微信加好友。朱庆福摄

  潘维廉向记者回忆起, 1994年,他的朋友曾质疑中国“靠海的发展,内地没发展”,他决定亲自走一走,“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25年前,他到兰州,在兰州最好的宾馆住了三天三夜,但是,其中两天两夜停水停电,他们一家住在24楼,每天回酒店都苦不堪言。

  这次他重返兰州,问当地人:“你们还停水停电吗?”

  当地人说:“怎么会停水停电呢?”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在微信朋友圈回忆25年前在兰州的停水停电经历。

  25年前,“没什么地方吃饭,我们车上吃,睡”。问路也是一大问题,“因为没人承认自己不懂路”。内蒙古人指路将他们带离似有强盗出没的沙漠地带,而四川人指路则让他们折回了西藏,耽误3天行程。

  而如今,到处都是旅馆、饭店、新鲜的水果,旅游纪念品,甚至女士停车位。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于1994年7月、2019年7月先后探访成吉思汗陵墓。供图

  潘维廉说,这25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是“道路好太多了”;另一个巨变,“绿化多了”,25年前,中国中西部到处是“土”色,但是现在,西部的很多地方都是绿色。

  潘维廉说,此行遇到的人和事让他再次见识了:“中国有普通话,但没有普通人”。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觉得中国西部25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绿化多了。供图

  有缘人,与中国结缘

  潘维廉和中国的缘分,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1976年,美国在台湾还有驻兵。20岁的潘维廉作为美国空军士兵被派遣台湾。

  他很快爱上这个“美如翡翠”的岛屿。休假时他沿海岸线绕岛骑行,为挪威传教士经营的儿童医院募捐。

  在潘维廉的回忆中,任何经历都自带笑点。天气酷热,他用薄的白色中式寿衣布裁衣服穿,这身打扮和他的外国人样貌,把不少偏远山区的台胞吓到尖叫:“鬼啊!”但也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人指出:这分明是“洋鬼子”!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在西藏与当地人合影。朱庆福摄

  这段台湾经历,对潘维廉影响至深。他对海峡对岸的大陆产生了兴趣,当他娶了一位在台湾出生长大的美国女孩苏珊娜为妻后,还把她也带到了中国大陆。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潘维廉与妻子苏珊娜。供图

  1988年,潘维廉管理学博士一毕业,就做出改变一生的决定:卖掉经营多时的金融公司,和苏珊娜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厦门。

  当时,全中国只有厦门大学为留学生提供住宿,潘维廉本来想在厦门学一两年中文,再去别的地方,没想到,一到厦门,就爱上了。

  

25年两次环游中国 这名老外却说: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

  资料图:厦门鼓浪屿。王东明 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