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宁德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电池之王决战:松下漂移,宁德超车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2
摘要:电池之王决战:松下漂移,宁德超车01冬天里的两把火补贴退坡凛冬将至之际,上海和西安的两把火,正将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降至冰

补贴退坡凛冬将至之际,上海和西安的两把火,正将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降至冰点。

作为各自品牌的高端车型,先后自燃的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S8本应拥有更高的安全标准。然而,在长续航已成电动车第一标准的市场环境下,高端车型要拼续航,就必须搭载更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遗憾的是,如今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仍不可兼得。

既然长续航、高能量密度趋势不可逆,牺牲安全性似乎成了唯一选择。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就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指出:“电动汽车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电池安全性”。

高端车型的里程竞逐,挑战的实际上是动力电池厂商的工艺极限。

宁德时代,特斯拉,电池,动力电池

根据高工锂电的最新数据,2018年,宁德时代与松下独占全球汽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前二。作为蔚来与特斯拉各自的供应商与多达25%-40%的成本构成,解决里程焦虑他们当仁不让,出了安全问题他们也义不容辞。

为蔚来ES8提供高能量密度VDA方形电芯的宁德时代,此番再度成为“背锅侠”:去年9月,威马实验车自燃事件就让宁德时代三天跌去了270亿市值,本次事件发生后,宁德时代股价同样加速下坠。

而对以业内最成熟的圆柱电池独家供货特斯拉已久的松下来说,比起上海地库的这场大火,与美国老伙计之间弥漫的硝烟更值得令人担心。

“Gigafactory(超级工厂)的松下电池生产线年产量仅为约24GWh,自去年7月份以来,就一直限制着Model 3的产量。在现有电池生产线达到接近35GWh之前,特斯拉不会花钱来扩建新的生产线。” 在日经新闻报道松下将冻结与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合作扩张计划后,马斯克立刻通过推特“甩锅”,将一季度交付量远逊市场预期的矛头直指松下。

两大电车厂烧出两锅宽面,两大电池厂也在含泪下咽。

02松下:后发制人的弯道漂移

在以埋头苦干闻名的日企中,松下绝对算得上是个异类。

“我们公司在东京有家研究所,名叫 SONY,哈哈哈…一旦发现贵公司推出的新产品销路不错,我们只要照着做就行了”。当初松下幸之助对盛田昭夫说的这番话,即为松下经营理念的真实写照。

出身于日本商业之都大阪,松下天生带有关西人特有的变通精明与实用主义,这与盘踞东京湾、一心攀登技术高峰的索尼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具体到商业模式上,往好了说是善于模仿,往差了说就是抄袭成性。

这样的实用主义延续到了电池领域。1992年,索尼率先发明锂离子电池,自1931年就开始生产干电池的松下嗅到商机,迅速在1994年启动锂电池研发量产,到了1998年,松下生产的18650圆柱电池已经在世界各大笔记本电脑上实现批量装配。但不同于索尼在家电领域的止步不前,松下选择通过跨界将这款电池发扬光大。

松下对汽车领域的进军早有预谋:在索尼发明锂电池的同年,松下就已经为电动车打造了初代镍氢电池。而真正帮助松下在汽车领域实现“从零到一”突破的,除了索尼奉上的技术大礼,还要感谢日本精益制造之魂——丰田的贵人相助。

1993年,由丰田出资80.5%,松下出资19.5%的松下电动汽车能源株式会社(后来大名鼎鼎的PEVE)成立;1997年,全世界首辆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问世,搭载的正是松下制造的方形镍氢电池。自那以来,PEVE电池工厂已经累计向全球700万辆以上的混动车型提供了车载电池。从模仿研发到跨界首发,松下将后发优势与应用创新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0年,松下与丰田再续前缘,共同投资了仍处于襁褓期的特斯拉。但随着丰田与特斯拉共同打造、于2012年上市的第二代纯电车RAV4 EV销量不佳,双方的合作在价值观与商业利益层面均出现裂痕。随着2013年“日本重振战略”将氢能源提到国策层面,丰田干脆放弃纯电方向,在回到混动路线的同时,开始全力研发氢能源车——丰田的野心,是跨越纯电阶段,直接打造次世代产品。

两大新老势力的闹翻却丝毫没有影响大阪商人赚钱,在继续为丰田提供混动方案的同时,松下开始为特斯拉量身定制纯电方案。自此,松下独霸业界的圆柱电池工艺与特斯拉笑傲江湖的BMS电控技术开始了天作之合,共同开启了新能源车的纯电时代。

在共同打造了惊艳世人的Model S与Model X系列后,松下的动力电池工艺在Model 3上登峰造极:

产品层面,松下在内华达1号超级工厂制造的这款21700电池,相较于此前搭载与Model S/X的18650电池更高、更密、更轻:高达300Wh/kg的能量密度不仅相较前作提升20%,更位居所有纯电车型榜首;而在设计轻量化的同时,本就领跑业界的系统成本还实现了多达9%的优化。

厂商层面,无论是从厂商整体成本还是与Model 3的原材料价格敏感度来看,松下都甩开宁德时代、LG与三星数个身位。除却对于圆柱电池的路线争议(改善空间有限,电控要求极高),松下的动力电池工艺无疑代表了目前业界最高水准。

如臻化境的松下电池+天衣无缝的特斯拉电控+“便宜大碗”的Model 3,一切看来都如此美好,为何松下要在此时萌生退意?除了马斯克抱怨的产能问题可能存在以外,精明的松下显然也有着自己的算盘。

在松下如今的四大业务中,二次电池隶属于AIS(汽车与工业系统)的能源业务分支,旗下又细分为二次电池事业部与特斯拉事业单元两大部门。

从投入的角度看,松下对AIS业务可谓挥金如土。2017年,AIS业务资本支出一度接近公司总资本支出的70%;而在去年,AIS系统的资本支出再创新高,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以特斯拉超级工厂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相关折旧的形式,投向了二次电池隶属的能源分支。

如此重金的投入背后,是松下对于AIS业务、尤其是能源业务销量与利润率的长期期许:到2022财年,松下希望能源业务无论在营业利润率还是销量层面,都要实现翻倍的小目标。

但从产出角度看,能源业务旗下二次电池业务的KPI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在重金投入迅速转化为产能扩张的同时,二次电池业务收入占比毫无起色,营业利润率也明显在拖松下后腿。站在松下角度来看,在经历了4年的停滞不前之后,很难不对“4年翻倍”的小目标产生怀疑。

“美国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如此微妙的时刻,特斯拉“公开甩锅“的做法很可能将让松下决意走上丰田的老路。如今的松下倾向于保留特斯拉事业部独立运行,但继续激进投入已几无可能;同时,随着日本sumoto工厂与中国大连/苏州工厂建成投产、中国市场补贴完全退坡钟声临近,松下的业务重心将逐步回撤亚洲,并重点进攻中国市场;工艺方面,原先专供特斯拉的圆形为主也将过渡到更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方圆结合”。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