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动态

旗下栏目: 动态 建材 趋势 市场

一文读懂|房地产如何穿越短周期与长周期?贾康等大咖这么说(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09
摘要: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会使房地产市场过热,这个问题非常难,因为单纯地通过金融监管手段可能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监管的信息成本非常高,资金用途的走向也很难辨别,“一紧就死,一放就涨”的怪圈其实很

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会使房地产市场过热,这个问题非常难,因为单纯地通过金融监管手段可能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监管的信息成本非常高,资金用途的走向也很难辨别,“一紧就死,一放就涨”的怪圈其实很难打破。

短期除了加强资金监管之外,还是可以通过升级限购来实现稳定市场的目标,当然这也是现实的办法,并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不能长期单纯地依靠行政管控措施来高筑防火墙,这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并且可能会随着时间而积累。而过于严厉的限购政策,也会对于人才和要素的流动形成障碍。此外,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于严厉的限购限贷政策。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市场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是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扩大有效供给,降低土地成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是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

楼建波:

一方面我们要采取一些比较宽松的货币、财政包括金融政策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要能够保证这些钱是留在实体经济里面,不是流向房地产领域。这几年从政策上也进行了调控,金融方面对房地产信托融资做了很多限制,同时,推出了一些新的投资渠道,包括PPP的资产证券化。

在企业层面,我们一直在强调国企要回归主业,房地产业务要做出切割,这实际上是保证国企资金留在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原来在有限购的地区想要买房,可以设立一家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去买,所以才会出现一家公司财报很难看了,卖了三套房子,利润就上来了。我觉得这方面也应该做一些限制,尤其是对一个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应该用来搞科研。

新京报:

此轮房地产调控,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经持续三年半,今年加上疫情影响,房地产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那么,房地产如何才能穿越调控和疫情的短周期?另外,随着开发增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未来的长周期内,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贾康:

我认为,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仍然有相当可观的空间。这样的发展前景在当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怎样真正在标本兼治的过程中追求治本为上,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来打造长效机制,让这样一个产业更好地在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它对于全局应有的贡献,这是问题的实质。这一长效机制的打造,一定涉及制度建设的攻坚克难,要化解既得利益的阻碍,走税收法定的道路,走公众参与的道路,把基础性制度建设努力地推进到位。

邹琳华:

关于房地产市场如何穿越调控和疫情的短周期,主要是要对市场的趋势有一个理性的判断,不能过于悲观或者乐观。

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市场不会走这两种极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市场差异比较大。总体来讲,城市化进程已经放缓了,但是没有结束,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非常强。所以,虽然房地产市场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中速增长还可以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可能会有外部的冲击,比如疫情、调控会引发短期的波动,但是总体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就房价来讲,本身向上的态势其实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说短期波动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变化,大起大落的概率变小了。

此时,房地产行业要理性地投资,保持合理的投资节奏,做好产品,穿越调控和疫情的短周期是没有问题的。总体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环境仍比国外的同行要好很多,前景也好很多。

从长期的增长点来看,一个方面是利用房地产周期的区域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延长市场的景气度。

第二个方面是要延伸产业链。衣食住行是人们长期的基本需要,它不会消失。即使我们的房地产开发的环节趋于尾声,其他上下游周边的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空间巨大。典型的比如说物业服务、社区服务、长租公寓、房地产投融资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都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不需要过于悲观。

楼建波:

第一,实际上整个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是由整体经济决定的。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有信心,我们也应该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信心。

第二,城镇化包括乡村振兴,包括现在中央提出来的旧城改造、老旧小区的改善,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我想重点强调的一点是什么呢?按照我们国民经济的产业分类,整个房地产业不光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还包括物业管理、中介、经纪服务。比如说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在物业管理方面做深耕,我们很多的中介企业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服务。 “吃穿住行”,人民群众总是要住房子的。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业是一定会存在的,当然它经营的方式肯定是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去进行必要的调整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姝欣 顾志娟 袁秀丽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