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璋:产业信托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是值得发展的。而且这也不是一个新产品,日本、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这些亚太国家都发展了差不多十几二十年了,大家对这个产品的操作概念都很明白。 REITs本身就是债券跟股票之间的一个产品,利用租金收入给股民分发稳定的股息。长期投资一个产业信托,资产会逐渐增值,在增值期间每年又可以拿到一部分股息,对退休人士是很好的一个产品。 因为没有股票的风险大,总回报率比债券好,比股市稍微低了一点,在新加坡一般是10%左右,算是很好了,香港也是一样,日本当然少一点,因为日本的利率比较低,回报率差不多6%-7%左右。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中国应该要发行。 我不知道政府的想法,但可以分享一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发展商把最不优良的产品推到市场上去。中国市场这么大,产品的质量很难控制。物业包装得很漂亮,但质量参差不齐,或者一两年后物业管理跟不上导致资产贬值,又或者租不出去没有股息发,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怎样推出一套完整的评估标准来保证这些资产包的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问题是股民教育,新加坡也推行了十多年的股民教育。一般人觉得投资必须保本,好像债券一样,但收益又要够高。所以必须对股民进行教育,信托基金不是炒股票,不可能翻倍涨。 这在香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对于产业信托就不是很有兴趣,因为每年大概5%-6%的回报对他们来说太低了。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要解决,不然这个产品出来之后大家只会做短期炒作,不能长期发展。 我们都知道,很多发展商负债都挺高的,如果能够有这样一个产品帮助消化一部分负债的压力,对于整个中国地产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也在跟国内很多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最开始的产品必须要谨慎,因为第一次如果失败了,后期这个产品就很难发展了。 所以现在推出的物流跟基建都是比较稳的,因为基建一般周期非常长,资金流动比较稳定。 如果基建能够试验成功的话,希望在最短两三年内,其他产业包也能够上市。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创办亚腾之前您在其他行业也有一些经验,加起来已经有30年以上的地产经历,在这么多年的事业生涯中,您觉得哪一个阶段是最有挑战性的,更喜欢哪一个阶段? 林惠璋:我最骄傲的成就就是在过去短短18年里,把亚腾从零做到5000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 我们2002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四个人,我跟一个秘书加两个同事。一路18年走来,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的贵人,长江实业、海峡商行,还有华平投资,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跟支持,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亚腾。 第二感谢的当然是员工,都是跟着我很多年的人。财务总监就是创业四人中的一个,投资总监、首席运营官也跟了我十多年了。所有的团队跟高级管理人员都很相信我,支持我,没有他们,公司做不了这么大。 第三感谢的是那些支持我们的投资者,不管是股民散户,或者是合作的投资人。2017年退市的时候,股民很舍不得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我们不应该退市。我跟他们说亚腾要做大做好必须要退市,我还说五年内要做到1000亿新币,现在三年过去我们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新币。 这三组人是亚腾一路走来成功的主要支柱,也是我最骄傲的地方。当然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具有前瞻性的远景,我们能够在两三年前能够看清整个趋势,能够定下长远的目标,并带领整个团队去一一实现,这也是最令我骄傲的一个地方。 1000亿新币这个远景并不是随便定的,我们有经过实际考虑,必须要做到这样的规模才能跟黑石这样的世界级公司竞争。所以在有了1000亿新元的远景之后,我们实行了私有化,引入了华平投资。 我对这个行业很有热情,最主要的是有信心。我觉得亚腾是没有上限的,黑石能做到四五千亿美元,我觉得我们亚腾没有理由不能做到两三千亿新币,或者有一天超过黑石。 基金管理公司的重点在于结构,结构做的好,再加上周围环境发展的好,就可以壮大。 黑石为什么做的这么大?就是因为美国这30年来基金市场的起飞。目前亚太地区才刚刚起步,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再给亚腾20年时间,我们肯定会比黑石做得更好。 如今欧美市场增速开始逐渐放缓,未来亚太地区将是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而亚腾的根基就在这里。 我们现在已经是亚太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亚太的规模比黑石这些公司都大。黑石大部分产业都在美国,在亚太的规模可能只有我们的1/4。 基金管理公司的上限没有限制,黑石35年能够扩张到四五千亿美元的管理规模,我们才发展了十多年,再给二三十年,我们也能够达到三四千亿新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