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江西省:推进华能瑞金二期、赣浙国华信丰电厂等多个大型煤电项目(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09
摘要:推动乡村旅游公司化、品牌化、标准化提档升级,推出客家风情、红色山村、鄱湖渔乡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覆盖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

推动乡村旅游公司化、品牌化、标准化提档升级,推出客家风情、红色山村、鄱湖渔乡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覆盖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山水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推动村镇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依托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推动制定乡村度假旅游国家标准。

第三节 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

(一)建设高品质旅游集散中心。

整合提升南昌、上饶、九江、赣州和萍乡的市区旅游服务平台,建设高铁沿线一级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主要建设旅游集散、信息咨询、安全风险监控以及信息发布等设施。整合或新建鹰潭、景德镇、抚州、宜春、吉安的市区旅游服务平台,建设高铁沿线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主要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

(二)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

规划建设旅游公路,兴建加密线、打通断头线、开通风景线、织好循环线。完善旅游公交网,开通覆盖重点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点的城市旅游公交线路,培育跨行政区域相邻重点景区之间的城际旅游公交专线。建立道路旅游标识体系,将4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识纳入全省道路交通标识范围,在高速公路科学设置景区标识牌。

(三)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以“五纵四横”的高铁经济通道为基础,以强化区域旅游交通通达性和出行的便利性为出发点,构建高铁、空港、高速、集散中心高效协同的高铁沿线立体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以旅游景区为基础,畅通高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形成快速公交、公路客运等多层次交通网络,方便游客进出。推进旅游厕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覆盖高铁沿线的旅游厕所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积极打通旅游“最后一公里”。

(四)发展高铁智慧旅游。

构建高铁沿线智慧旅游系统。全面提高高铁沿线旅游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网络安全水平,分级构建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三个层面,形成高铁沿线智慧旅游标准化系统。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建设,横向融合交通运输、公安、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民航、铁路、气象等部门涉旅数据,纵向归集省、市、县(区)及景区、景点涉旅数据,建成综合性旅游智慧平台。

第四节 打响高铁旅游品牌

(一)加强高铁旅游宣传。

利用“一带一路”等国际性重大峰会论坛开展品牌宣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江西之窗”海外营销中心。采取省、市联动的方式,每年组织赴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境外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充分发挥自媒体及新媒体广泛、主动、实时、双向、快速传播信息的优势,打造江西高铁旅游的微信、微博、微电影、游戏等多种新媒体平台。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将高铁旅游整体推向市场,打响“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

(二)开拓高铁旅游市场。

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月、消费季活动,积极推进旅游消费“一卡通”,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及2.5天弹性休假制度。每年制定“引客入赣”计划,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定向精准营销,策划实施一批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泡泉等季节主题旅游活动。建立省、市和景区三级联动机制,制定实施面向目标市场的门票、高速通行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协作区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客源互送。鼓励各地出台旅游包机、专列奖扶政策,支持旅游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