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省就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江苏形象”,推动投资领域简政放权,率先在全国制定实施省级地方法规《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重大项目提供“直通车”服务。
简政放权越来越彻底、“不见面审批”改革品牌美誉度与日俱增、“3050”改革持续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放管服”改革让无数在江苏的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探索开展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权力清单制度,梳理确定江苏省基本目录清单10大类1.15万项。2013年以来,江苏累计取消行政权力事项789项,下放273项、委托市县行使126项。 开展“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不见面审批”成为江苏省普遍的制度安排。建成覆盖65个省级部门、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的江苏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省市县三级可网上办理事项12.9万项,占比96.7%。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4省市14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到今年底,至少26个城市可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应用电子证照实现办事材料免交、异地发证。 2017年,以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江苏通过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集成优化等手段,重构办事流程,做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权证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50个工作日内完成。 改革激发动力,改革释放活力。截至8月底,江苏省市场已有主体993.53万,年底有望突破1000万。 改革开放,持续释放江苏活力,让得风气之先的江苏持续站在发展的潮头。 交汇点记者 邵生余 朱 璇 见习记者 丁茜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