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l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的合作。医养结合在理想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目前养老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由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限于场地、人员等因素,养老机构内拓展康复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社区康复机构将如何建设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制定出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如上海、北京、江苏、河北、山西等,其中涉及社区康复治疗在科室设置、场地面积、设备配置、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规定。 部分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康复治疗室或者康复区,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原则上不得超过50张。 各省市对于开展康复医学科场地面积无统一规定,原卫生部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规定康复治疗室面积为40 m。 北京市制定的标准相对较高,根据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不同划分为300 m 、200 m2 及150 m 。针对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等医务人员配备数量及资质尚无具体规定。 上海、北京、湖北等省市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根据服务功能,配备适宜的设备设施,如运动疗法设备(训练床、姿势矫正镜、手杖、助行器),作业疗法设备(日常生活训练用具),物理疗法设备(低频、中频、高频、磁疗、热疗等相关的常用仪器)。上海市、江苏省等地规定,应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 社区康复建设,做好以下工作 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是对患者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患者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 1、依靠本社区的人力和引进医疗康复资源; 2、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场地; 3、推动社区和康复医学的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共同发挥作用; 4、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 5、在社区康复中心对患者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患者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尽快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依靠政府、社会各界等各方面的支持,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