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新基建特辑:成都发展大数据产业正遇风口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15
摘要:成都发展大数据的机遇

新基建热度不减,各级政府部门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四川省委、省政府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到了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布局实施5G网络、大数据中心、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特高压等项目。


成都正在攻坚“5+5+1”重点产业领域 ,将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为核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系,着力将成都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着眼于新基建,成都在大数据产业的布局正当风口。

新基建特辑:成都发展大数据产业正遇风口

本地大数据发展状况


成都、绵阳、自贡、德阳、雅安、达州等多个市州正推进大数据中心和本地政务云建设,四川大数据基础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明确将大数据产业作为当地扶持的方向,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进行发展。


比如泸州市今年在抢抓四川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契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依托于四川丰富水力资源,雅安、甘孜等都有打造大数据相关产业的打算。比如雅安市水电装机1272万千瓦,每年水电富裕度100亿度,据此优势雅安打造川西大数据中心。入驻大数据企业全年平均结算电价0.34元/度,川西大数据中心至骨干网的延迟已缩短到约3ms。雅安已经确定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之一。

新基建特辑:成都发展大数据产业正遇风口

成都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基础设施完善、数据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市场广阔等优势,据统计,成都2018年大数据营业收入222.69亿元,占全国5.08%。成都在大数据产业上的政策引领规划、细分行业场景、优秀企业方案引人瞩目。


成都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和《成都市促进大数据产业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大数据应用,重点推动大数据与游戏娱乐、健康医疗、航空航天等行业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成都印发《成都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努力将成都打造为全国大数据治理创新领先城市,到2020年,重点培育3至5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同年,成都发布《成都市大数据产业统计分类》,对区域内的大数据企业进行统计分析认定。


《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表明,成都大数据产业形成“一核两带”的大数据产业布局。其中,“一核”依托成都天府软件园大数据研发基础,向成都科学城和成都物联网产业园延伸,凭借国内外创新资源和大型数据中心聚集优势,形成覆盖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和双流区的大数据研发运营核心聚集区。“两带”即“产业创新引领带”和“智能应用发展带”。


成都多部门在协调当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比如,2020年1月在成都大数据产业联盟年会上,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大数据处就表明,将从七个方面推动成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一是争取改革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四川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争取实施一批大数据、数字经济示范试点工程;二是优化应用场景供给,为大数据企业提供深度应用场景,开展场景试点试验,打造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用好城市机会清单,创新运用城市机会清单推进大数据领域招商引资;四是实施数据要素创新应用行动,建设“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数据服务,推动公共数据示范应用,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增值;五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优先为重点企业在健康医疗、智慧交通、环保治理等优势领域提供应用场景;六是强化人才招引培育,落实《成都市支持引进培育大数据人才实施办法》,加快引进或组建大型专业培训机构;七是切实改善融资环境,将大数据企业纳入成都新经济天使基金和成都新经济发展经济重点支持范畴,推动设立大数据产业专项基金。

新基建特辑:成都发展大数据产业正遇风口

在企业方面,成都引进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知名公司设立分公司,丰富了成都大数据应用的企业方阵。成都也诞生了众多以数字经济形态为主的本地高成长企业,其大量数据的汇集和互联网应用,对各类大数据应用和相关场景落地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到2025年,成都规划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其实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有了大量设备对数据的采集,才能有大数据的清洗、汇聚和应用,而有了行业大数据的基础,人工智能才能发挥出快速迭代认知能力的作用。


比如《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0年,以行业融合应用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形成50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这些产业规模叠加在成都的大数据产业上,相信将创造出更多的产业红利。


成都大数据应用值得关注的领域


依托丰富的应用场景,成都在医疗健康、网络视听、工业大数据、城市治理大数据、游戏娱乐大数据等领域正在催生大数据应用细分市场。通过这一轮新基建的政策助推、场景引领,成都大数据产业有望在应用层迎来新机遇。


健康医疗大数据


借助健康医疗大数据企业,传统专注医疗领域的企业能够基于个人基因组测序、跟踪、记录数据分析的健康咨询服务,以及基于临床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个性化诊疗服务,提高基因遗传诊断、疾病早期预测预警能力。

四川医疗资源较为丰富,据《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辽阔的西南地区,只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挺进前五十。千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来看,四川位列全国第三,这让成都医院具有了医疗大数据积累的基础,为智慧医疗打下地基。

新基建特辑:成都发展大数据产业正遇风口

医疗健康+大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创新生物标志物快速识别、未知病原快速筛检和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快速发现等算法研究,提高生物靶点识别能力,加速药物筛选过程,为制定新的疾病防治策略和发展抗体药物、重组蛋白、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药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


优秀的医院为成都医疗大数据提供了众多数据样本,成都希氏异构、影达科技、汪汪科技等相关企业就诞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网络视听大数据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