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稳定,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复工复产,在这个下着雨的周一(3月16日),由于复工人数进一步增多,早高峰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曾经那个忙碌、朝气的成都。 满血复活!各行各业加速复工 早在2月26日,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际复工率就已达到100%,是全国较早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的副省级城市。 截至3月10日,成都358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69万户工业中小企业复工率双双达到100%。其中,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到47%的30户龙头企业表现抢眼,纬创资通、中电熊猫、通威太阳能、四川中烟、科伦药业、英特尔、中车成都、极米科技、倍特药业、戴尔、西门子、TCL王牌电器等企业产能已发挥90%以上。 现代服务业的复工复产节奏同样快速,截至3月12日,限额以上商贸重点企业复工率达94%。营业收入排名前100强的规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99%。 14个产业生态圈优化提升 3月13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化危为机,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进程,推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上,由17个调整为14个的产业生态圈首次亮相,并由66个产业功能区协同支撑。 自2017年成都市委召开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以来,近3年时间,成都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初步成型、效应逐渐显现。 今年,成都的66个产业功能区将全面启动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 这个以科创空间为主体、生活空间为配套、生态功能为支撑的综合集成,将承载功能区的创新资源,聚焦特定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要素、新材料,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赋能,为制造业转型和新经济扩张提供持久动力。 同时,产业功能区还将全面启动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社区建设,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的理念,强化宜居乐业环境营造,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动静结合、独立成市的理念统筹生产圈和生活圈,规划布局生产空间、商业街区、生活社区和公共服务体系,将产业社区打造成为产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产业生态圈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在《2020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计划》中,提出要统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挖掘新产业增长点的总体思路。 那么,这14个重点产业生态圈是什么,目前建设情况如何,在抓牢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这些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的复工复产情况大致如何? 一、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包括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成都科学城、成都芯谷、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在2019年,成都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电子信息产业长期向好的态势并没因疫情而中断,2月份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例如,截至3月初,天府软件园的复工复产企业超八成。这个被称作成都程序员聚集地的地方,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上自带“高科技”感:用代码实现“秒级”速度比对复工人员台账、用摄像头无接触检测人群体温、隔屏复工成为互联网企业新趋势…… 3月初的天府软件园停车场 二、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 下一步,成都将充分利用成渝两地、成德眉资同处汽车产业300公里协作配套半径的天然优势,共同谋划启动一批大项目,提高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中嘉沃尔沃、东风神龙本地配套率。 一汽丰田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在3月12日做客《新天府会客厅》时表示,一汽丰田于2月20号已经实现复工,在复工第一周,一汽丰田每天只生产70台车,到第二周又提高,达到110台,复工第三周达到146台,第四周计划达到165台,恢复到春节前的水平。 三、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 2019年,全市先进材料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88户,实现主营收入1403.7亿元,同比增长21.6%。 以青白江先进材料功能区为例,截至3月11日,园区146家规上企业、76家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37个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复工率100%。园区内的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益海嘉里(成都)、台嘉成都玻纤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已有序复工复产。 四、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成都共有轨道交通企业279家,形成以中车成都、新筑股份等企业为龙头,康尼、海康威视等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链条最齐备城市之一,是全国第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 据报道,轨道交通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之一——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已于2月24日起步入全面复工阶段,恢复公司正常生产时的日产量——每天新造2辆城轨地铁车辆、检修5辆国铁客车。 五、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目前成都智能制造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门子成都工厂入选全球工业4.0样板工厂。成都1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下一步,成都将突出原油产业优势,聚焦机器人、传感控制、工业软件、系统集成服务等四大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成套装备,焊接、搬运和巡检机器人。 在各产业园区,均已有序复工复产,开展项目建设。例如,在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内,以博世为龙头的精密制造产业链已100%复工;3月7日,青白江欧洲产业城举行了14个工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厦门钨业钼新材料先进制造(出口)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年产1万吨的钼新材料生产线。 六、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 成都将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作为产业关键要素和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域,目前产业总规模约4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利润近三年年均增长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