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将金华列为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着力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一契机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我市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撬动支点。 围绕打造千亿物流产业目标,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公铁为主、多式联运有机衔接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便捷高效、成本最低的物流洼地。按照“联通全球、接轨国际”要求,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将作为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发力点,打造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在铁路金华南货场,中亚班列业务今年以来快速增长,到7月份达成开行两年满100列的目标,浙江“一带一路”钢铁驼队第二个新起点强势崛起。 以铁路金华南货场为基础,打造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进而再谋划更大规模的华东联运新城,从货运到物流,再到产城融合发展,金华正开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新征程。 金华南货场:多式联运开好头 金东区麻车塘铁路金华南站的另一侧,与繁忙的金温高铁一墙之隔,铁路金华南货场已高效运行了2年多。一个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港、浙中西的铁路货运枢纽中心呼之欲出。 在这里,设有海关临时监管点,配套转运中心和集货中心,中亚班列实现了一周两列常态化开行;与周边金华国际物流园业务联动,共享金义综合保税区内的金华无水港和公共型保税仓库资源;开通“金华—宁波港”海铁联运双向班列,把港口延伸到金华,多式联运枢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早在2013年6月,铁路货运改革拉开大幕。上海铁路局成立了9个货运中心,其中浙江设杭州、金华两个货运中心。我市居于浙江之心,是东西互济、南北沟通、海陆联动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市场集群发展,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物流业具有区位、交通、货源等比较优势。金华货运中心的设立,足见铁路方面对金华铁路枢纽地位的倚重,以及对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金义都市区发展前景的看好。2018年我市快递业务量连续超过深圳和上海,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 2014年2月,金华南货场搬迁启动,铁路和地方从发展的高度、共赢的目标,通过多次方案优化,形成了建设“综合物流港”的共识。新建的金华南货场一期建设用地455亩,为铁路货运一等站。货场划分为怕湿货物装卸区、集装箱装卸区、笨重货物装卸区、杂货货物装卸区和仓储物流区,并配套了5条货运到发线、4台40吨左右的门吊。2016年11月金华南货场正式开通运营,为构筑浙中大物流、大交通、大口岸、大平台夯实了基础。 “从批量零散货物快运到集装箱专列,从普快、快速货物列车到国际多式联运,金华南货场开通两年多来运输产品更趋丰富。”金华货运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前中心正在大力发展国际、海铁、公铁联运等新产品,利用铁路物流低价、安全的优势,吸引金华及周边地区内贸、外贸货物在金华南集散,一张以金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铁路货运网络正日趋完善。 浙中联运港:物流集聚谋新篇 规划建设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最初的设想,就是借助金华铁路货场搬迁、货运格局重新调整的机遇,将公路、航运与铁路货运有效衔接,打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分割和封闭,提升物流周转效率,促进浙中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 很显然,通过提升铁路运输占比,降低物业成本,增强对本地及周边物流的集聚力,进而做大做强物流枢纽港,这是多式联运的一个理想闭环。着眼于大力发展公铁海联运,今年7月市委在《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率达到10%,铁路货运量占比10%以上。 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由市交投集团主导开发和建设。从空间布局来看,枢纽港以“一轴二廊一厅、二基地四中心”进行架构。一轴即生态景观轴线,二廊即物流文化长廊、物流科创长廊,一厅即物流会客厅;二基地指智慧物流科创基地、产业供应链创新服务基地,四中心为新商贸业态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国际物流组织服务中心、城市物流协同配送中心、枢纽港综合配套中心。 据了解,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目前已运营的有金华南货场及海关临时监管点,枢纽港海关监管区正在建设之中,苏宁金华新零售产业园、交投物流总配基地、综合能源站、物流会客厅等项目也均已“入港”。苏宁金华新零售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分电商和物流两大板块,主要建设浙中苏宁易购平台的大小件始发仓与运营结算中心,以及天天快递金华总部,预计投入运营后3年内可实现销售60亿元。综合能源站集电能、天然气及清洁油品于一体,为未来枢纽港提供能源服务配套。 从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前期运行来看,“公铁联运”+“通关便利”的优势正在不断释放出来。尤其是2017年金华—中亚班列开行以来,市本级的电动工具和日用品、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产品、浦江和兰溪的纺织品、武义的休闲用品等,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源源不断运往中亚。省内温州、嘉兴、台州、绍兴的服装、鞋类、小家电、水暖建材等货源,也不断通过短途公路运输向金华南货场集聚,再由班列转关出口至中亚及欧洲,对省内货源的集聚能力大幅增强。 华东未来城:产城融合绘蓝图 近年来,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词。推动绿色环保的路径,当然是提高铁路运输占比,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而降本增效,除了发展多式联运,还需要对散乱分布、各自为战的物流企业进行统筹与整合,推动向物流园区、物流基地集聚,实现高效服务、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