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重点布局肺癌等大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及二线均处于临床Ⅲ期,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采用联合贝伐单抗/化疗方案,处于临床Ⅲ期。此外,胃癌、食管癌、鼻咽癌均处于临床III期,肝癌新辅助处于临床Ⅲ期。信达生物联用方案以联用化疗为主,靶向药联用较少。
君实生物差异化适应症及充分的外部合作。君实生物在肝癌辅助、肝癌新辅助、尿路上皮癌、鼻咽癌、三阴乳腺癌上临床进度领先,与其他国产龙头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外,公司外部合作联用方案较多,与贝达药业CM082联合用于肺癌一线、黑色素瘤,与泽璟生物多纳菲尼联合用于肝癌、与石药集团白蛋白紫杉醇联合用于乳腺癌、与辉瑞制药阿昔替尼联合用于黑色素瘤,与和记黄埔索凡替尼联合用于多种实体瘤。
虽然国内新药研发进度较国际落后,但由于新兴领域或者技术方面起步差异不大,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一些头部创新公司已经率先由me-too进入me—better或fast-follow阶段。如在免疫治疗领域,PD-1、CAR-T等领域,未被验证的全新靶点已经有国内企业进行fast-follow战略布局。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预计将成为全球继伊布替尼和acalabrutinib之后第三个商业化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2013年底上市,2018年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62.05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重磅品种。而泽布替尼是中国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自主研发抗癌药。百济神州在两个适应症上正在与伊布替尼开展头对头Ⅲ期临床试验,极有可能成为me-better甚至是Best-in-class品种。
分化加剧
根据海通证券总结,2018年是第二波国产创新药的收获元年。从2003年开始,中国第一批归国科学家做创新药研发如贝达、微芯等,第一批本土企业如恒瑞也开始投入创新研发,这些企业在2011年之后逐步开始享受十年投资成果。2014年后的药政改革吸引大波科学家、投资家,医药行业科研创新开始呈现井喷苗头,2018年正是这波投入的收获期。
与此同时,中国医药行业中此前重要的一些参与主体,如普药和仿制药等却受到带量采购、产品降价、控制辅助用药等一系列政策影响,增速持续放缓。中信建投比较了生物药、化学制剂等不同板块近几年的增速水平,明显可见内部出现分化,化学制剂板块整体增长放缓,2019Q1归母净利润增速只有2.9%,生物药板块由于生长激素和疫苗表现突出,2019Q1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46.3%。
跨国药企由于大量重磅品种快速进入国内、医保准入的催化等原因增速也开始回暖,2018年和2019年Q1增速高于本土龙头企业。其中默沙东由于HPV疫苗和K药在中国获批,2018年在华增速达到37%。阿斯利康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肿瘤药在中国快速增长拉动中国销售额增长25%;罗氏的美罗华、赫赛汀、安维汀等降价和进医保后放量明显,带动在华销售额增长23%。另一个趋势是,处方药整体市场增长高于公立医院终端增速,说明零售终端和基层医院市场增速正在提升,且二三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市场增速更快,受此影响,跨国药企正在加速下沉。2018年,跨国药企在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增速均超过10%,相比之下,本土药企却增长明显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