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3日讯 通过分析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公司的Pharmaprojects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2019年全球在研新药市场的一些新变化,及时发现全球新药研发新趋势。
对于企业层面的分析,笔者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在研产品数量排名居前25位的公司(即TOP25)的变更及存在问题;二是进一步跟踪小企业研发项目贡献增加的具体情况;三是区域变化情况。
A、大药企地位动摇
从2019年数据来看,排名居前五位的制药公司分别为诺华、武田、强生、阿斯利康、赛诺菲,在研药物数量分别为219个、211个、208个、194个和192个。
No.1诺华:自研药物占比高
【提问】自研在研药物这么多,为何去年无自研新药上市?
诺华连续第三年位列全球在研药物数量排名第一位。与其他公司相比,诺华的优势仍在于其自研产品占比更高。2019年诺华自研药物数量为131个,自研药物占比高达59.8%,是TOP10公司中自研药物占比最高的公司。
但是,从新药上市情况看,这家瑞士跨国制药巨头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新上市的3个产品无一为诺华自研品种。诺华新上市的Aimovig(erenumab)由诺华和安进联合开发,诺华从安进处获得了部分商业化权利。该药物是全球首个通过靶向阻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开发的预防偏头痛药物,同时也是美国市场近20年来首个预防偏头痛的新药。除Aimovig外,2018年上市的用于预防偏头痛的CGRP受体拮抗剂还有辉瑞的Ajovy(fremanezumab)和礼来的Emgality(galcanezumab)。
除了与安进合作外,诺华还从Spark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一项基因疗法授权,该药主要用于治疗RPE65基因突变所致的失明。此外,2018年诺华子公司Sandoz还上市了阿斯利康重磅产品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
从过去一年诺华公司的表现看,虽然其仍处于榜首,但其花费巨额费用引进新产品后的收益却相对有限。对于大药企而言,可通过引进新品种或并购等方式迅速丰富自身产品线。至于哪种方式更为适合自己,或许将是新的一年诺华公司高层需要思考的问题。
排名提升者:武田靠并购大提升
【提问】依靠并购的提升,整合后的变数?
2019年武田位列全球在研药物数量第2位,2018年其排名为第9位,武田也是TOP10企业中在研药物数量呈现增长态势的三家企业之一(另两家分别为赛诺菲和礼来)。
武田的排名出现如此大幅提升,主要归功于其对Shire公司的并购。通过并购,其在研药物数量已从2018年的164个增至211个,但自研药物仅有99个,占比仅为46.9%。
目前统计的数据尚无法反映武田在并购Shire公司后可能开展的产品线调整,预测武田未来会对双方的产品线进行结构性调整,可能会出现在研药物数量下降。但就目前情况看,并购已使武田在全球研发企业排名中居于亚军地位,这也是迄今为止日本药企取得的最佳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赛诺菲通过几项并购交易,已使排名从2018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5位,在研药物数量从179个增至194个,但自研药物仅有93个,占比仅为48.4%。
排名下降者:辉瑞下滑最明显
【提问】擅长并购的辉瑞,为何近年鲜有大并购?
在TOP10企业中,强生的排名有所下降,从2018年的第2位降至第3位。阿斯利康紧随其后,降至第4位。在TOP10企业中,排名下滑最为明显的企业为辉瑞,其排名从2018年的第4位下滑至第9位,在研药物数量从192个下滑至163个,擅长企业并购的辉瑞公司,近年来却鲜见大的并购交易。
另外,在TOP25企业中,仅有Evotec和Biogen为新进入企业,这两家公司之前均未在TOP25榜单中出现过。
又见超级并购
【提问】是否预示大型并购新时代到来?
2019年初,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将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医药(Celgene)公司,这将会对未来TOP10排名产生重大影响。据悉这次并购要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完成。
在本次TOP25排名中,新基医药已从2018年第20位上升至第14位,如果将新基医药的98个在研品种统计在内,将有助于BMS回到TOP10中,且排名第三位。
据报道,排除通货膨胀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次并购将是1999年至今制药领域最大的并购交易,也是迄今为止制药领域第四大并购活动。其他三大并购案例包括:武田制药并购Shire公司(2018年,790亿美元)、Glaxo并购SmithKline(2000年,780亿美元)、辉瑞并购Warner-Lambert(1999年,840亿美元)。
合并后的公司将承接新基医药在肿瘤学、免疫学和炎症领域的项目,以及BMS在心血管领域的项目。但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增长持怀疑态度,还认为BMS可能出价过高。
近年来,制药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愈加频繁,尤其对于大药企而言,通过并购小药企进而获得新的在研药物项目,成为这些大药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的一年中,行业内发生的两大并购交易,已经影响TOP10排名顺序,而这种情况已经很长时间未曾出现过,尤其是2017年制药行业未出现1例大型并购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变化却并不预示着一个大型并购新时代的到来。2018年抑制制药领域并购交易的因素仍然存在:基于对现有公司和资产的高估值,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更多潜在买家将持观望态度。
但是,企业间的小型并购活动仍在继续出现,相关的并购交易包括:诺华收购Endocyte、AveXis、Advanced Accelerator;武田并购TiGeniX;强生收购ImmuneTarget、BeneVir;赛诺菲收购Ablynx、Bioverativ;罗氏收购Tusk Therapeutics;默沙东并购Viralytics;礼来收购AurKa Pharma、ARMO Biosciences等。从当前情况看,2019年这种并购策略仍将持续, 2019年1月,礼来已宣布80亿美元收购Loxo Oncology公司。
TOP 10企业占比十年减半
【提问】集中度持续下降,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