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坚定中国企业实践研究的学术自信——响应《管理世界》3.25倡议(五)(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31
摘要:在关注到中国一系列新兴的企业实践时, 学者们有必要回归组织和管理理论的一系列元问题,重新审视已有理论的有效性和解释力,并以这些新兴实践为源泉,构建具有这一时代特点的管理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掘中国传统智

  在关注到中国一系列新兴的企业实践时,学者们有必要回归组织和管理理论的一系列元问题,重新审视已有理论的有效性和解释力,并以这些新兴实践为源泉,构建具有这一时代特点的管理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掘中国传统智慧

  为解释本土现象提供更精准的语汇和视角

  任何社会现象都是深刻地嵌入在特定文化之中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更是如此。然而,随着西方理论的引进,西方文化的语汇、概念、思维方式开始占据学术的场域。在这样的学术场域中,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情感特质很难得到精准的描述,从而限制了对中国管理实践进行深刻地呈现和探讨。

  例如,Li和Liang(2015)的研究发现,因为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哲学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家更乐意在事业成功后寻求政治领域的职位和影响。然而,这一儒家传统很难用西方关于人生价值和职业发展的语汇去表达。因此,只有突破西方语境,直接运用中国特有的语汇和概念,才能准确地描述这些中国企业家追求政治影响力的动机和行为。

  因此,要建立中国实践研究的自信,需要学者们敢于突破西方语汇的局限,在研究中直接采用中国文化的语汇和概念,在传统智慧中寻求启发和灵感。可喜的是,一些中国学者已经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将中国文化中的“关系”(如:Xin & Pearce, 1996)、“关系哲学”(Chen & Miller, 2011)、“家长式领导”(樊景立、郑伯埙,2000)、“儒家伦理”(如:Li & Liang, 2015)等概念运用到对中国管理现象的探讨,使其理论构建极具创新性和解释力。而且,这些概念被介绍到国际学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重视和探讨。

  中国学者的自信正源于此,通过发掘中国文化和传统智慧,能够为解释本土现象提供更贴切的语汇和视角。同时,这些东方语汇和视角,也将丰富全球学术场域的多样性,从而为新理论构建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坚定中国企业实践研究的学术自信——响应《管理世界》3.25倡议(五)


 

  贴近本土实践

  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试图改变“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插不上嘴”的局面(郭重庆,2008: p. 320)。我们认为,立足中国实践的研究,能够改善这一局面,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必须明确的是,虽然基于中国实践的研究直面本土现象,其目的仍在于描述现实和理论构建,而不是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同时,研究者并不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场知识和相关技能。因此,和大多数研究一样,基于实践的管理研究很难为管理者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然而,对本土实践的深入研究,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极具价值的概念性工具和理论框架,促使他们去反思自身的实践,以及去思考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处境。也就是说,基于实践的研究,通过提供对管理实践的逻辑及相关活动更好的理解,影响或指导管理者的实践活动(陈春花、马胜辉,2017)。

  具体来说,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研究的现实指导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呈现不同的管理实践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对本土实践的深入研究可以让管理者对自身管理活动进行反思,并意识到新的或不同的管理实践的存在,从而开拓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管理者通常沉浸在管理活动当中,而很难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管理方式和活动进行真正的反思。通过对管理实践及其相关活动的描述和相关作用机制的解释,研究者可以为管理者呈现采取不同实践和不同行动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可能性存在的优势和局限。

  其次,基于中国实践的本土研究可以为管理者呈现他们在管理实践中可能忽视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和负向效应。对于个体在实践中所面临多种因素的整体性关注,使相关研究能够更全面地呈现特定实践的复杂性和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如果意识到这些复杂性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处境。

  再次,基于实践的本土研究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新的语汇或概念,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相关的实践问题,从而采用新的方式去灵活运用这些管理实践,发挥其在现实中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是基于本土实践所构建出来的,这些新的语汇或概念更有可能为本土管理者所接受,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语汇或概念去思考、探讨和解决相关问题。

  能够提供对本土企业更具价值的指导和建议,不仅能扩大学术研究的影响力,更是学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正因为基于中国实践的研究能够在以上三方面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更坚定这一研究导向的学术自信。

坚定中国企业实践研究的学术自信——响应《管理世界》3.25倡议(五)


 

  坚持中外学术对话

  以中国实践研究推动全球管理理论发展

  建立中国实践研究的学术自信离不开中外学术对话,并推动全球管理理论发展(贾良定等,2015)。否则,我们的研究将会变成自说自话,学术自信也会变成盲目自信。

  这种学术对话的基础,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研究具有贡献全球管理理论的巨大潜力。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不足不仅仅是中国管理学界的独有现象,而是国际学界的普遍现象。在反思和展望中,回归管理现象和管理问题本身被认为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关键(Davis, 2015a)。在这种背景下,贴近中国本土的管理实践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本土管理现象的认知,更是带来了中国管理研究能够贡献全球管理理论创新的历史机遇。因为新理论通常源于对新的管理现象和管理实践进行解释,中国大量新兴的管理实践为本土研究回归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