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 增强“造血功能” 近日,青居镇政府大会议室内举行就业培训。本次培训是高坪区总工会与青居镇政府联合开展的培训与就业活动,主要培训保育员、有害生物防治员,参培人员共计120人。 该镇干部告诉笔者,本次培训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的生计问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笔者从高坪区人社局获悉,今年,该区继续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进一步提高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通过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 近期,擦耳镇厨师培训、江陵镇电工焊工培训、石圭镇面点师培训也相继开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操作、问答互动的方式,全面教授学员基本理论知识并指导学员实践操作,培训结束后还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试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在擦耳镇接受厨师培训的学员刘松告诉笔者:“外面学校的培训费要四五千元,家里根本出不起。现在不用花钱就能学到技术,以后就业门路就更广了。” “我们通过摸底调查,找准对象、摸准需求、对接市场,量身定做各类技能培训,争取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高坪区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扶贫工作,该区根据各乡镇贫困劳动力精准扶贫情况摸底表,按照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愿望,按培训项目分类登记造册,做到底子清、数据准、培训精准。根据贫困家庭发展现状,该区确定了电工、焊工、厨师、面点师、竹编、家政服务、美容美甲等10余个培训项目,组织信誉好、培训质量过硬的培训机构下乡开展培训,把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观摩学习、能人说教等形式开展,做到每个培训项目和培训流程的学员、时间、内容、地点、课时、师资六到位。 培训结束后,高坪区还将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根据培训对象反映的情况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针对不同家庭、不同劳动力的需求,制定专项就业帮扶计划,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对未能就业的,引导其通过自主创业或每年向每位贫困劳动力推荐至少3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帮助其就业创业。目前,全区共有3384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了1门以上专业技能。 除此之外,高坪区就业局、人社局等单位积极搭建职介桥梁促进农民工就业,及时了解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充现代物流园等园区企业及其他龙头企业的用工信息,通过网络招聘、现场招聘、专场招聘、乡镇赶场式招聘等形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2019年以来,该区已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大型现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活动22场,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扶贫车间 打造就业新载体 当下,走进高坪区各乡镇的扶贫车间,处处机声隆隆,员工干劲十足。近年来,高坪区把工厂建到群众家门口,让贫困群众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近日,笔者走进长乐镇龙运鞋业扶贫车间,只见上百名农村妇女端坐在机器前,生产半成品鞋子。 “在扶贫车间上班,每月工资2000多元,还能照顾到家里,我很满意!”正在车间上班的惠明霞告诉笔者,这个扶贫车间主要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车间现有贫困群众30人,人均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 据了解,龙运鞋业已在龙门街道、阙家镇、长乐镇、东观镇建立分厂车间,分别吸纳近百人就业。 高坪区就业局局长王体乾表示,该局大力支持龙运鞋业分厂车间新员工招募工作,同时号召广大企业向龙运鞋业学习,把车间搬到乡镇、村庄,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年来,高坪区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通过“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鼓励、支持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乡镇、村组闲置土地、房屋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将“输血式”扶贫转变成“造血式”扶贫,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落实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一次性奖补政策,既解决招工难,又解决了就业难。目前,全区共建立11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359人,其中贫困群众725人,人均月工资可达2000元。(南充日报 陈星颖) 原标题:就业扶贫拔“穷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