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而发挥着智库功能。经过70年的蓬勃发展,广大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校智库;专业化 智库,即“思想之库”,是指由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思想、战略、方法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自成立伊始就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智库作用。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中央高度重视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广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号召,推动若干智库快速兴起并繁荣发展,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国家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从参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授课,到参加重大政策研讨和重要文件起草,在应对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中,经受住了考验和锻炼,展现出了服务大局、敢打能拼的良好风貌和专业素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积极承担中央直接交办的重大课题和内参研究任务,其成果和建议多次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宏观经济、公共外交、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人口政策、就业创业、电子商务等若干领域的相关建议最终转化为国家重要政策。 二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集中校内及社会各界的优质力量,长期聚焦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密切进行动态追踪研究,对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定期以多种形式发布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主张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例如人大国发院宏观经济研究团队汇聚了校内外相关领域的40多位一流学者,近三年持续发布了50多份研究报告,向中央报送了100多份专题内参,团队成员直接参与中央层面经济政策相关咨政服务活动多达200多人次。 三是在引导正确的社会舆情导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积极发挥社会舆论“风向标”和“引导器”的重要功能,坚持问题导向和战略分析,在重大舆情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出观点和声音,充分发挥咨政启民作用。例如人大国发院依托学校优势资源,聚焦重大社会问题,致力于打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系列报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报告》《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发展报告》等系列重大研究报告,近三年来公开发布各类研究成果2000多项,网络媒体报道及转载量超过50万条次。 四是在增强公共外交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紧跟世界前沿,积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开门办智库、开放办智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库外交、智库外宣,助力国家提升公共外交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人大国发院重阳团队先后被官方认定为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金砖国家峰会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等,积极配合领导人参加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峰会、APEC峰会、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和领导人高访活动,受邀在主要官方媒体发表评论。 五是在积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经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智库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在建立指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理论、模式、制度、方法,构建一套支撑高质量智库研究的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含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智库成果转化在内的购买智库服务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例如人大国发院长期致力于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出版《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等多部智库理论专著,发表“中国智库思想市场的培育与规制”“智库公共外交:概念、功能、机制与模式”等一系列智库研究内参报告和理论文章。 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面临着系列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挑战和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高校智库在重大问题研究能力、自我发展完善能力、国内外影响力、社会知名度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智库产品的思想力尚显不足。智库从本质上来说是思想的集群,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思想力是核心,激活创新思想是关键。当前高校智库产品的思想力尚显不足,很多智库成果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用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总结中国经验、回答中国问题,没有真正发挥智库研究咨政启民的功能。很多智库热衷于应急性研究,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问题、中长期规划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制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智库供需匹配渠道不够通畅。高校智库应该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导向,准确掌握政府的决策需求,将智库产品供给与政府决策需求有效对接。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智库与党政机关的联系主要依靠非正式渠道,缺乏制度性的保障,部分高校学者也因缺乏足够的智库意识而更多习惯纯学术研究,导致智库供需匹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政机关对于智库的熟悉程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在咨政供给和决策需求方面形成有效的“市场效应”,影响了智库成果转化效力和咨政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