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珺 媛媛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了巨变:全市拥有小学1131所、初中256所、普通高中76所、幼儿园199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9%;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监督、药品保障等全省领先的服务体系业已建立;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74.42万人…… 砥砺前行,赓续奋斗。70年来,唐山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多元开放的教育格局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新式教育起步较早,一些中等、高等学校因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高而闻名国内外,唐山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康乃尔”,河北滦县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唐山中学、私立开滦中学、私立丰滦中学等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新中国成立后,唐山教育事业始终紧跟国家的需求和时代的脚步。
出行便利,生活便利。光宇 摄 1948年12月唐山市获得解放,唐山专区和唐山市相继成立教育行政机构,实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一方面继承老解放区的成功经验与光荣传统,一方面学习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到1957年,市区及各县共有幼儿园42所,小学3840所,中学113所,师范学校3所,教师进修学校9所,农业中学111所,中等技术学校110所。 为了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1958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教育革命”,推行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制度改革。历经“大办教育”、压缩调整和全日制中小学试点工作的展开,到1965年,全市共有高等学校5所,中等技校36所,普通中学118所,中等师范学校2所,农业中学395所,小学4574所,工农业余教育在学人数近42万人。 而后的十年动乱和1976年的大地震,使我市的教育事业受到重创,教育结构混乱,师生伤亡惨重。1976年10月,我市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废墟上起步的唐山教育开始大步向前。 我市在1985年普及了小学教育,199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基”,200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6年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200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个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2016年成为全省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市。 早在1988年,我市便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多渠道筹资办学优惠政策。 2000年以来,我市利用十年时间,累计投入43.5亿元,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工程、陈旧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14年以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到目前,全市已投入5.5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薄弱学校347所。 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3466所,在校学生(在园幼儿)总数112.1万人。其中,幼儿园1990所(含小学附设园),在园幼儿22.1万人;小学1131所,在校生52.4万人;初中25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25万人;普通高中76所,在校生12.5万人;特教学校13所,在校生1150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9%。 进入新中国成立的第70个年头,唐山教育在建设“教育事业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下,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教育新地标、京津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疏解的聚集地。 2019年全市重点实施100个工程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园40所,其中主城区新增公办园11所,目前开工率达到95%,完工率达到25%;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其中主城区4所,开工率达96.7%;启动新建、改扩建学校16所,开工率达到62.5%;普通高中建设项目12个,建筑面积38.9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总量达16.32亿元,目前开工率达到75%,年内将有4所投入使用,到2021年底,12个项目将全部投入使用;引进河北科技学院曹妃甸校区建设项目,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至四标段内外装修施工,五标段完成内外装修及安装工程的75%。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积极加快教育集团化发展。唐山一中与路北区、迁安市、曹妃甸区,唐山二中与迁西县分别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质性开展合作办学。路北龙泉、路南友谊、迁安一中、遵化一中等7个教育集团挂牌成立,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市依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职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29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先后组建了3个“中高职院校联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新路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形成品牌,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为提升教育保障水平,我市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安全建设,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大力深化教育队伍改革,全面启动“国培计划”项目和“双赢”工程,全市7200名教师接受培训,1192名师范生参加了为期15周的师范生顶岗实习;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目前已确定交流教师人数573人;引进优质师资,年内市直教育系统计划引进博士78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本科生37人。二是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组织开展了学校安全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全市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全市教育系统“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暑期汛期学校安全大检查、全市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集中专项行动,集中消除各类问题隐患。三是认真推进两个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暨学准则铸师魂“承诺、亮诺、践诺”活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坚持免试、划片招生原则,全面实施“阳光招生”。 日臻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