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奋进四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发展成就述评之一(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3
摘要:2013年,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批设立。作为试验区内的主力军,几年来,攀钢累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价)61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0项,获得专利授权2896项。各项数据是试验区设立之前同时段数倍之多。 同

  2013年,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批设立。作为试验区内的主力军,几年来,攀钢累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价)61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0项,获得专利授权2896项。各项数据是试验区设立之前同时段数倍之多。

  同样在9月初,一部名为《大三线》的电视剧在攀枝花紧锣密鼓地拍摄,故事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50多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征程。为了打破国外专家关于钒钛磁铁矿是“呆矿”的判定,钒钛磁铁矿专家汤乃武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攻克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难题,填补了冶金史上一大空白。

  穿越时光,改革创新一直是攀钢,也是整个四川的主旋律。

  敢为天下先,这支旋律很“长”——向改革发力,四川领风气之先。在城市,早在1978年,省委就决定在工业企业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并首选成都无缝钢管厂等6家企业进行试点。这是全国最早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尝试,国有企业改革序幕由此拉开。

  在农村,2015年,四川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落槌成交,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策源地之一的四川,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步。

  纵观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四川一次次奏响改革强音。

  新时代吹响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进军号。用好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川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精神,先后召开 35次深改组、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248个专项改革方案,电力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蹄疾步稳,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推动大发展,这支旋律很“美”——中欧班列集拼集运、公证“最多跑一次”、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等自贸区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发端于西南交通大学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启动之前5年,只有14项专利转让、许可;新政实施后一年多,就有160多项发明专利完成确权。截至2018年底,上述改革试点扩大到省内45个单位,累计确权400余项,带动社会投资30亿元。

  创新平台越来越大: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四川。

  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歼-20、“华龙一号”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四川涌现。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8年达56%,比3年前提高6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新增专利授权量8.7万多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今年暑假,由四川鬼才导演饺子执导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国热映。其背后,成都动漫游戏企业近400家,2018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这,是创新四川的一个生动注脚。

  全域开放的宽度

  内外协同,海陆并进,拓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一个真实的故事。

  第三届西博会举办前,东道主四川曾正式向世界银行发出邀请函,时任世行行长沃尔芬森回信询问:成都在哪儿?

  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当年成都乃至西部对外开放的窘迫。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0年的四川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内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对外打破盆地桎梏、深度融入全国全球经济大循环的历史。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促进区域发展,针对不同阶段发展实际,先后提出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去年6月,省委召开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决策部署。

  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双轮,加力快速驱动。

  1982年,一家名为育新良种场的企业在新津县成立。10年后,它注册成为“希望集团”,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集团。截至今年6月,我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已达565.6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3%,为全省创造了50%以上的经济总量、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

  1978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10亿元的仅有6个市,2018年16个市(州)跨进千亿元俱乐部。成都经济总量达1.5万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3位;4个市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过百亿元的县(市、区)由2000年的4个增加到2018年的118个。

  区域的共同繁荣,带来全域的共同开放。

  70年来,千千万万的四川人,凭借着“五丁开山”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通了一条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截至2018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近5000公里、铁路进出川通道达10条;公路总里程达33.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7238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行航线达349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21条。

  今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3条通道中,有一条自成都经泸州(宜宾)至北部湾出海口——穿破盆地,陆海相连。还有更大手笔——今年8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完工,预计2021年,这座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将在成都“起飞”。

  山海相连,天地一体,通道的延伸,拓展了开放的宽度。

  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1993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宝洁公司率先落户四川,20多年来,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不断增加。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增至347家。

  1985年,四川第一家领事机构——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开馆。迄今,获批在川设立的领事机构已达17个,仅次于上海、广州,是内地名副其实的“领馆第三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四川共审批通过1.1万余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近900亿美元,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境外投资企业超过1000家,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2018年,四川出口额近6000亿元,是1978年的近2000倍。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