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9
摘要:资本运作只是手段,掌握核心技术、做强主业才是目的。国际化并购过程中,潍柴风吹浪打不动摇,演绎着特有的坚守与扩张的辩证关系:每扩张一次,技术、产品都延伸一次;每并购一次,双方的产业优势都相互补充、提升

资本运作只是手段,掌握核心技术、做强主业才是目的。国际化并购过程中,潍柴风吹浪打不动摇,演绎着特有的坚守与扩张的辩证关系:每扩张一次,技术、产品都延伸一次;每并购一次,双方的产业优势都相互补充、提升一次。

突破核心技术,要懂得宽容失败。

潍柴动力总裁助理、新科技研究院院长陈文淼说,他们开发全新的一款产品时,可靠性实验出现问题,下台架时进行了大修,修正错误折腾了大半年,花费不菲。但这是从没涉足的领域,失败了太正常了。

突破核心技术,要爆发出全员主动参与创新的活力。

在潍柴的车间里,一个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设备单元成为企业一道道风景。2018年,全集团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达到10万项;在潍柴,首席工程师、首席设计师、项目工程师成为人人眼热的岗位;在潍柴,收入最高的是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办公条件最好的是研发大楼。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打造价值观一致、战无不胜的钢铁团队、虎狼之师。潍柴人的信念是在居安思危、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中奋争出来的

2002年,潍柴提出要将发动机做成中国的“英特尔芯”;2007年首次提出要进入世界500强;2013年,潍柴集团收入跨越千亿元;2017年跨越两千亿元,提出要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

“因为不断‘造梦、追梦、圆梦’,我们已经描绘不出潍柴成功是一种什么模样。”潍柴动力副总裁任冰冰说。

2018年9月1日,就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后,谭旭光在重汽集团领导干部大会上的一席话,引起强烈反响:“潍柴的高管从来没有星期天,潍柴所有的公司级会议,一律晚上开。”

梦想与激情来自于团队,来自于价值观高度一致、战无不胜的钢铁团队、虎狼之师。

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

“潍柴团队建设的源头是‘约法三章’。这是立企之本、立企之魂。”潍柴集团工会主席鲁文武,1998年时任潍柴615厂副厂长,回想谭旭光的就职演说,仍感震撼。

1998年6月27日,潍柴管理干部班组长千人大会在酷暑中召开。面对大家失落、怀疑的目光,第一次以厂长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谭旭光,提出了潍柴人人皆知的“约法三章”:

“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讲话只有半小时,长期处于困境、近乎绝望的职工爆发出12次雷鸣般的掌声。

这番话为何击中了职工的内心?

“潍柴走向破产边缘固然有市场原因,但归根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等靠要、萎靡不作为。企业要彻底走出困境,必须首先从领导干部作风抓起。”鲁文武如此解释。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心。

说到做到!谭旭光上任前,潍柴人用水、用电都是企业付费,为减轻企业负担,他先从父母家“开刀”;有一位领导干部当时拒不执行改革决策,此人与谭旭光父亲私交甚好,但仍然被辞退……

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一些干部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谭旭光适时提出领导干部“八不用”:不敢暴露问题的干部不能用;不愿承担责任的干部不能用;不善沟通协作的干部不能用;不会带好队伍的干部不能用;不求学习提升的干部不能用;不想主动创新的干部不能用;不让客户满意的干部不能用;不知心存感恩的干部不能用。

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谭旭光提出了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四个永葆”:永葆危机意识,不断否定自我;永葆创业激情,树立高昂斗志;永葆改革锐气,敢于撞击矛盾;永葆务实作风,坚决执行到位。

“约法三章”“六项准则”“五做五不做”……在潍柴发展的不同时期,谭旭光都会提出新要求,始终约束、激励、凝聚着每一个党员干部。

潍柴的管理团队干过一个“重新分配股份”的“傻事”。最初,24名高管入股潍柴动力,上市后手中股票一路飙升,个个都成了千万富翁。但没有股权的集团干部却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失衡。

为了让更多高管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在谭旭光提议带头下,潍柴动力24名高管自愿拿出了个人部分股份,进行重新分配,最终使59名管理团队成员拥有了股份,凝聚了全体管理团队的人心。

因为业绩飘红,国内一家民营企业为核心高管团队每人配备了一辆价值几百万的高级轿车。潍柴也有人向谭旭光提出了类似建议,谭旭光板着脸反问:我给大家一人配一架飞机吧?

“在潍柴,信念比金钱重要。”谭旭光敲击着桌子高声说。

对于高度市场竞争的行业来说,一次危机、一次颠覆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潍柴与“小富即满”、不思进取斗争,永葆危机意识给人启迪。

在不少员工眼里,潍柴2018年的大事喜事不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潍柴马兹发动机工厂在白俄罗斯投产运行……

然而,2019年农历正月初三,谭旭光一个内部讲话“劈头盖脸”,题目是《潍柴集团将面临新的更大风险》。

每一个经济循环期,潍柴发展到阶段顶峰时,谭旭光总会给大家浇一盆冷水——

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谭旭光却在潍柴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衰退周期已经到来。

2013年,面对潍柴发动机一枝独秀的态势,谭旭光却说,潍柴正在面临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围剿,“‘狼’真的来了”。

2017年潍柴营销技术年会,围绕如何迈向高端、挑战全球一流,谭旭光向潍柴人说:不改变就灭亡。

不断与自己斗争,超越自我,淬炼了潍柴的特色文化。“干就负责、做就到位”的执行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最强大武器。

谭旭光的“拼命”被人们熟知:一年“狂飞”40万公里,在国外120天,与家人吃饭不足10次,有时开会从早上8点半持续到深夜12点。

潍柴一号工厂,2004年时每190秒下线一台发动机,如今提速到了90秒。一号工厂厂长冯建新说,工厂最初年设计产能是10万台,但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工人们一边生产,一边改造设备,最多的一年生产了24万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