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属于北斗的“全球时代”已经到来。发展到今天,北斗系统已应用到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如同水和电一样,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北斗应用硕果累累。近年来,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已经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综合效益正在不断显现,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中国北斗与百姓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交通运输是北斗应用的主战场之一。截至2019年12月,国内超过650万辆运营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用北斗,建成全球最大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正向铁路运输、内河航运、远洋航海、航空运输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纵深推进,提升我国综合交通管理效率和运输安全水平。近年来中国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约50%。 目前,我国已构建起集芯片、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北斗产业链,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近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约20%,2020年将有望超过4000亿元。 融合发展 开创精彩生活 北斗作为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产品,就如同电、无线网络一样,必须通过终端服务来实现价值。因此,“融合发展、万物互联”一直是北斗应用推广的基本方针。 目前,北斗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精细农业、精准物流、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通过万物互联,“北斗+”让生活更便利、更精彩。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共享单车配装北斗终端实现精细管理,牧民坐在家里就能通过北斗项圈放牧牛羊;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学生卡,更加方便和保护人们日常生活。通过“北斗+支付”,能对1秒钟内成百上千的股票、车票购买申请进行精确排队,按序办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北斗的贡献有目共睹。北京、湖北的北斗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区域内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5000平方米,并且能深入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在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通过北斗精准定位,位置信息一目了然,一些物流企业还通过机器人向部分隔离小区提供物资运输配送。北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的“北斗+”信息产品,可以对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进行精确定位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大城市特别是基层社区做好防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十万火急、分秒必争。“万丈高楼平地起”,高精度定点定位是基准,快速精确测量是基础。大年三十晚上,工作人员闻令而动,奔赴火神山医院工地,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面向未来,这句话精辟地勾勒出了北斗应用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广阔前景。 登攀永无止境,梦想催人奋进,北斗系统建设者们追求卓越的本色永不改变。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