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我们在以怎样的标准选择项目。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各地都在强力招引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招引项目、建设项目不是没有标准,不是饥不择食,而是有方向、有标准、有要求的。我们招引、建设项目,要按“高大上+链群配”来设计定制。“高”即高质量、高科技、高环保、高端化的项目。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新基建”项目以及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和环境友好型项目。“大”即大投资、大规模、大牵引的项目。要加强与全国性、国际性行业协会等合作,重点盯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中国民企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大力实施招大引强“三百工程”和“三企入赣”,千方百计引进“5020”项目。这项工作已经多次作出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上”即上档次、上层次、上效益的项目。要聚焦“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聚力引进一批有利于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和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的优质项目,这样才有可能为我省带来精彩蝶变、实现华丽转身。“链”即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要针对我省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铸链、补链、稳链、扩链、强链等工程,有针对性地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有效应对疫情等不利影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我省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由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要切实发挥链长制作用,落实各方责任,协调解决好产业链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群”即集群化的项目。要加快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计划,聚焦开发区(园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大力引进相关项目,力争今年全省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万亿元、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达100个、过千亿元园区8个、过500亿元园区25个。“配”即配套化的项目。要着眼于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着力引进一批配套型项目,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整体配套。 第四,我们在以怎样的情怀服务项目。把项目招进来是本事,服务好项目建设和发展更要真功夫。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极大提升了各地各部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下一步,我们要再接再厉,真正使江西成为全国政务服务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一是要用心用情提供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及时跟进服务,促使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尽快投产投运。要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嘘寒问暖”,想投资者之所想、急投资者之所急,做到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在哪里,快速扫清影响项目进度的“绊脚石”。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下好服务的先手棋,为项目建设“铺路架桥”,确保项目建设少碰到瓶颈、少遇到梗阻。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而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二是要群策群力提供集成式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是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的。我们要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的工作模式,对问题进行集中化解。要落实好项目建设责任制,将每个重大项目逐一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做到牵头领导、推进主体、配合单位、时序进度全部到位。要层层传导压力,强化项目建设的考核奖惩,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项目建设领域的常态、生态。三是要善始善终提供全周期服务。要把招商引资的高昂热情延伸到项目开工、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决不能签约时热热闹闹、推进中冷冷清清、运营后不闻不问。要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开展精准服务。比如,在项目前期阶段,要重点做好项目审批、用地等方面的服务;在项目建设阶段,要重点加强融资、水电气、建材等要素的保障;项目投产投运后,要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扩大招工、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服务。 第五,我们将以怎样的红利滋润项目。投资者把项目落在江西,是为了实现盈利,我们要树立“双赢”“共赢”的理念。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努力与投资者构建起“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一是以政策红利滋润项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支持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降低工商业企业电价、延长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期限、减免相关政府性基金收费、增加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等政策措施。我们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让投资方有满满的获得感,并转化为满满的信心、满满的动力。要在项目领域引入“一企一策”的办法,对重点项目建设,量身定制“政策包”。二是以平台红利滋润项目。要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振兴、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赣江新区等“国字号”平台建设,以及大南昌都市圈、高铁经济带、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等区域经济发展,为项目成长提供广阔舞台。要实施好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工业园区“两型三化”提标提档行动,大力推进科创城、综保区等功能性平台建设,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畅通国际国内经济循环,为项目发展拓展空间。三是以发展红利滋润项目。要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稳定项目投资的预期。要加快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重点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为项目运营提供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优质化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四是以改革红利滋润项目。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提升“赣服通”3.0版暨APP功能,加快“赣政通”平台建设,更好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要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并充分借助区块链技术,运用好诚信红黑榜,探索建立“你承诺,我就批”的极简化审批制度。要继续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简单封杀。要坚持以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最大限度为企业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