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梧桐街道同心村,“这几年村里新建了泵站,铺设了低压管道,不仅操作起来特别方便,还十分节水。”村民陈国富一边给地里放水,一边指着泵站说。 老陈口中的泵站,正是我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以下简称“小农水”)项目县建设结出的硕果。将近1200亩的梧桐街道铜勺浜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正通过一汩汩水流造福着广大农民,令他们享受到现代农田水利发展带来的甜头。 “小农水”项目县建设不仅包含灌溉工程,还有排涝工程。近期,接连几场大雨侵袭桐乡,崇福镇区虽然地势低洼,却很难见到明显积水。“这正是得益于崇福镇跃进桥闸站以及另外三个智能化闸站的建设,大大加强了崇福的防汛排涝能力,令百姓在汛期也能安安心心地投入生产生活当中。”崇福镇农经中心副主任陈振学说。 “通过泵站、闸站、灌排渠系、喷微灌工程与地下低压管道灌溉等项目的建设,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节水省时,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一座座闸站翻新或新建,一条条排灌渠错落有致镶嵌田间,一汩汩水流有序灌溉万顷良田……近年来,桐乡市不断加快“小农水”项目县建设进度。昨天,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桐乡市第七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县建设通过了省级总体验收。 据了解,我市“小农水”项目县建设历时近3年,共完成水利专项投资9000多万元。其中,新改建灌溉泵站30座,排涝泵(闸)站96座,挡水单闸7座,渠道34.695公里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860亩。 “小农水”项目县建设,方寸之地大有作为。纵览这几年的发展,桐乡市通过“小农水”项目县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排涝灌溉需求。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推动项目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与资金,建立村级专职管护队伍,实行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确保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编辑:莫源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