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地铁集团分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无锡经验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2
摘要:地铁集团分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无锡经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国各地地铁企业都高效而出色地应对了此次疫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以来,首次面临的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期间形成的防疫经验对未来更好地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等综合性公共交通卫生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今年防疫中,无锡地铁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本着对社会、对乘客、对个人负责的态度,切实保障出行乘客及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形成了无锡经验。并在7月中旬在徐州召开的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领导人第九次圆桌会议上分享了经验。从卫生防疫标准、健康生态体系、经济投入平衡等方面形成了实践经验和思考。

  一、以人民健康为出发点,思考如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卫生标准工作。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绝对是要放在首要位置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人类在面对疫情时所能采取的防护依然是通过区域隔离、关闭公共场所等传统手段来阻断传染源。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并没有停止运营,这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但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密闭空间、大客流量、快速流通的特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和应急举措的局限性,必须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的统一规范和标准,来指导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卫生的防护和服务工作的落实。

  (一)制定城轨业内的“总标准”,凝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统一规范要求,为各地城轨提供执行依据。

  虽然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独立运营,且无共同的直属管理机构,但在公共卫生应对等工作上存在共性,理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地铁企业都圆满的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但整个过程中在每个节点执行什么标准、投入什么设备、采取什么运营标准,是地铁企业自主决定、还是根据市里的统一调度,都存在着没有明确规范标准的情况。而各地全市性的突发应急中也未必有明确的规范,往往依靠的是领导决策和各城市间的相互观望。那么在经历了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之后,应该尽快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的行业标准,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地铁企业更加从容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要建立全国性标准,至少要省一级的标准。二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标准,从规划、到设计、施工、运维的全流程标准。三要建立从乘客到地铁员工、从运营到建设工地的全维度标准。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业统一标准,为地铁企业提供执行的依据,同时也增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保障力度。

  (二)拔高规划设计的“基准线”,优化“四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夯实城轨公共卫生应对的基础硬件。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看,原本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客流动线布局、机电设备、站房构筑物、防疫设施等都不具备防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防疫一线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测温、临时隔离等设施的安装配置都是因陋就简。二是站务人员及保洁保安等没有独立的休息、作业、消毒场所)现在疫情已经得以控制,很多在建线路及后续线路的设计中已经开始考虑到防疫的需要。(比如无锡地铁3号线的站厅客服中心、闸机等都已经调整设计)在设计阶段提前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需要,不仅有助于提高防疫能力,而且会极大的控制防疫成本投入。但各城市依然不能各自为阵、亦不能任由设计单位为主导,一方面要坚持“双向”的“四位一体”设计理念:一方面坚持从运营的痛点着手,找准需求,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坚持从规划起步,贯穿于设计、建设和运营(经营)。另一方面要坚持“双向”的工作推进方法:一方面坚持企业探索。由各地铁城市形成操作层面的基础标准向上提供政府和行业研究,确保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从政府和行业层面向下发布标准,供地铁企业、设计单位以及设备供应商来执行和进行产品的升级改造。经此一“疫”,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标准的提升势在必行。这项工作既是提升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障能力,也会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革新。

  (三)划好公共卫生的“出行圈”,界定城轨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推动从防疫应急向健康服务的提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传染病,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疫情期间,无锡市市长在视察工作时,就对提高残疾人、改善乘客健康体验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在做好交通运输服务、配套便民商业服务的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卫生工作和市民健康保障,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其实各地地铁企业结合便民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些做法(比如:无锡地铁就有心肺复苏机、残疾人优惠乘车、市急救中心的快速应急联动等举措)。但以往的做法尚停留在丰富地铁服务内容的层面,未上升到构建市民健康出行圈的高度。要契合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能力的工作,切实划定城市轨道交通中卫生防疫和健康保障的内容和层级:第一层次是传染病疫情。要建立传染性疫情的种类、等级和响应机制。传染范围及传染能力不同,应该有相应的标准,不能每一次都靠临时决策、也不建议事事都从严执行。第二层次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要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的等级、救治标准和联动机制。这一块工作是目前相对成熟的工作,各地铁城市都与急救部门有联动机制和定期演练。下阶段要在自身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的配置、地铁员工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上下功夫。第三个层次是病残保障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病患、老弱人群的硬件、软件保障力度。这项工作在现行的设计和管理上都已经有完善的技术标准支撑。第四个层次是健康增值服务体系。针对乘客跌撞扭伤等偶发性事故,构建切实可行、及时高效的健康增值服务。把依靠地铁员工“好人好事”的帮扶,升格为依靠制度运营的保障体系。第五个层次是乘客的健康体验。针对正常乘客群体,也要依托大数据和现代信息化、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地铁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凸显幸福地铁的乘客体验,构建“生态、幸福、智慧”的健康地铁新内涵。

  (四)配强运维服务的“防护链”,积极推进智能运维发展,打造卫生、健康、高效的运营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