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举办首届数字经济前沿论坛。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 通讯员马晔风)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举办首届数字经济前沿论坛。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具体承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支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院所、图书馆、出版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围绕“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针对“数字经济学科建设”开展了深入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科研局副局长郭建宏出席论坛并致辞。 李海舰表示,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新形式对生产生活各方面带来深刻变革,对科研、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应当发挥“头雁效应”,保证数字经济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前沿性、标志性和引领性。郭建宏表示,希望数字经济相关研究能够创新组织形式,发挥学者和研究单位各自优势,集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质资源开展多部门多学科攻关,按照三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取得更多的重要成果。 承办方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研究员介绍了组织召开“数经济前沿论坛”的初衷和设想。数字经济研究室希望借此为院内、院外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者搭建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前沿研究和数字经济学科建设。目前,数字经济研究室依托所内相关研究力量组建了“数字经济前沿”研究团队,未来将以此为基础发起成立“数字经济前沿联盟”,并筹备出版《数字经济前沿蓝皮书》。蓝皮书的主要定位是追踪当前数字领域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学术界、产业界、政策部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综合全面、有价值、可操作的参考,并依托蓝皮书形成数字经济产学研交流平台,在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引领性作用。蓝皮书将包括学术前沿和创新实践两部分内容,学术前沿从宏观增长、就业及微观企业管理、运行效率等多方面探讨数字经济相关主题,注重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证前沿追踪;创新实践则从行业、区域、企业多角度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或数字转型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对全球范围数字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典型案例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进行归纳、提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作为“数字经济前沿”研究团队顾问,对开展数字经济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数字经济研究需要注重与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结合。数字经济作为概念性的经济形态,如何将其与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相融合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信息经济等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其与传统经济学相融合的研究范式值得借鉴。二是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特色,数字经济研究要保持高度的理论性和对实际问题的敏感性,要考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三是研究工作需要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内容要作为研究的重点。 “数字经济前沿”研究团队成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相昱、助理研究员马晔风分别介绍了团队已开展研究工作及未来设想。万相昱从综合集成方法论与模拟平台的实践经验出发,认为应以“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作为数字经济研究的另一突破点,着力基于社会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主动挖掘多元基础数据,搭建社会主体间的联系网络,充分利用人机结合的综合集成模式,溯源社会现象的本源和逻辑传导机制,从而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进行精准量化的结构解析和预测推演,使之成为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马晔风介绍了数字人才和数字技能研究的前沿进展,指出中国数字人才的技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而行业集中度高、区域同质性强、技能多样性低是数字人才的主要短板。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应当以数字技能为抓手推动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建立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数字人才长效培养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文书、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经济研究所行为经济学实验室首席专家姚宇、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李晓华分别围绕“数字经济学科建设”发表了意见和看法。 高文书研究员表示在数字经济学科建设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将尽快开设“数字经济系列讲座”等选修课程,加强院内数字经济学科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教材编制、数字经济本科专业申请等相关工作,争取成为国内第一批设立数字经济本科专业的经济院校。 夏杰长研究员从数字经济的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实训和调研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他认为数字经济属于交叉学科,把握数字经济前沿,需要按照交叉学科的特点组织实施,特别提出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国情调研,积极参与互联网企业、平台企业的研发、营销等活动,鼓励在实践中寻找灵感、发现问题、创新理论。 姚宇研究员认为人才问题是发展数字经济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应当加强对数字技术等的支持力度,提高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建立数字经济前沿联盟,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研究工作院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在打造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影响力方面,秉承“前沿性、标志性、引领性”原则,保证科研成果的高质量。 李晓华研究员围绕如何设置数字经济学科专业,以及如何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数字经济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提出建议。一是在数字经济专业设置方面,应构建本科和硕士层次的学科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并逐步成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研究阵地;二是在数字经济研究工作机制上,借鉴其他研究机构和院校的经验,成立数字经济研究的专门机构,与非经管专业相互融合借鉴,开拓数字经济研究视野;三是在数字经济研究方面,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现实问题和政策把握方面的优势,推动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