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亚马逊:如何让沉重的“飞轮”转起来?(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30
摘要:陈劲教授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从外部因素和早期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和创业热潮是驱动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起步的共同要素。马云在90年代的美国之行中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西雅图这座城

陈劲教授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从外部因素和早期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和创业热潮是驱动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起步的共同要素。马云在90年代的美国之行中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西雅图这座城市,而巧合之处正在于贝索斯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因惊叹于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放弃了纽约对冲基金的高薪工作来到了西雅图,并在一间车库里创立了亚马逊。”

“不同之处则在于亚马逊经历了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危机,几近破产。遇危机而思变,贝索斯带领他的高管团队将管理专家柯林斯的战略飞轮理论落地于亚马逊,探索出了一条让这家巨型公司高速运转、韧性增长的新道路。”

在陈劲看来,“阿里的崛起和发展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新时代消费主义兴起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未来阿里的发展也会继续延续国家战略的大方向。亚马逊的创新动机则一直是技术驱动和客户需求两股力量的结合,在电商的外衣之下,亚马逊的核心始终是一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公司。”

不仅如此,陈劲认为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存在不同的逻辑:“阿里巴巴的业务结构是一个‘铁三角’的模式:首先是电商业务,阿里巴巴早期的电商逻辑更接近于eBay,为第三方卖家提供交易平台。亚马逊的逻辑则更接近于京东,虽然平台有第三方卖家的入驻,却一直致力于以亚马逊的品牌形象将电商零售的逻辑带给外部世界。其次是物流业务,阿里在物流方面采取的路线是‘轻资产’的整合者,而其国内重要的竞争对手京东正是亚马逊在物流逻辑方面的实践者,采取的是‘重资产’的战略。再次是金融业务,阿里巴巴的一大创新在于发明并推广了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托管形式,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解决了电商出现之初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普遍存在的信任问题,为电商的蓬勃发展和阿里的崛起扫清了人们在社会心理上的障碍。”

而亚马逊的主营业务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时代,在电商时代,亚马逊的核心业务包含了第三方卖家平台,亚马逊物流,Prime会员服务;而在AI时代,亚马逊的核心业务将更倚重AWS云计算,Alexa语音识别平台,Echo等物联网设备。

对此,陈劲认为,“亚马逊创新的底层动力来自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升级。而在实际的发展路径上,一方面遵循亚马逊的飞轮战略,另外一方面则被亚马逊内部的面向服务架构所驱动。”

“无论是早期的亚马逊物流(FBA)还是后来的亚马逊云计算(AWS),都是亚马逊将内部的基础设施开放给外部客户的服务和产品,技术导致了这些服务最初的诞生,而开放给外部客户的选择则给了亚马逊不断创新的动力。”陈劲告诉记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未能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复制到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此前的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电商市场上,阿里巴巴销售份额达到了61%,剩下不足40%的市场份额则是由拼多多和京东占据,亚马逊的市占率不断被挤压到不足1%。最终,亚马逊CEO贝佐斯在2019年7月18日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电商专家邹志英告诉记者,“亚马逊的国际化路线开始得很早,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亚马逊绝对处于霸主地位。但是在中国,其本土化的程度要差一些。亚马逊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份额低,主要由于本土化不够,犯了和其他大多数外企同样的错误,即只复制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的成功,但并不研究本土人的文化习惯和消费习惯,包括审美。比如典型的是亚马逊用户界面设置不太符合中国用户的浏览习惯,对中国用户的体验差一些等。”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屈丽丽采写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