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平提出,培养视听内容创作人才,要把目光投向最年轻的,有潜质的、有梦想的人。解决这些人在专业上的困难,是今天新片场和中传做的事情。“实际上做电影真的很辛苦,你要不是真的热爱,你真的就没有办法把它做完。” 魏乐在分享中带来了视听内容人才培养的两个痛点分析:其一是能够产生优质内容人才的数量太少了,高校招生培养是有限的,应该有大量来自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的补充;其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复合型人才较少。应当通过实训和更多跨界课堂,去给同学们,给业内人士提供这样的机会。作为市场和学校的“连接方”,她还表示,市场与学校间是有不对等的信息存在的,首创中传也将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产业主体来服务。 武瑶认为,创作者最需要的是两个能力,第一个是愿意表达,第二个是需要扎实的知识结构。“同时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产业对接,能够多了解行业的现状和产业环境。”孙平则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通过邀请产业最前沿的、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主创人员跟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树立国际化的视野,给自己在行业当中较高端的追求和定位。 最后,李安提出可以从高度、深度、广度、法度以及温度五个方面来考量、培养网络视听人才。即站在全球视野的视角下,视听人才即需要有创意、有经历,又需要有时代担当、合乎逻辑和法度。 5月28日,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发言表示,网络视听不能片面追求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爆米花休闲的短时效应,而是要立高远之志、担时代之责,自觉讲好中国故事,既努力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短片,又积极催生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高峰之作、扛鼎之作。 当下随着各方努力,网络视听行业呈现不断创新发展。相信未来,在业内与学术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培养出更多兼具流量和商业价值的精品内容创作者,为视听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行业迎来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