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音频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具有“年度风向标”之誉的行业盛会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其中,由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办,首创中传传媒产业创新中心和新片场学院承办的视听内容创作者培育论坛以“时代新精品,未来新人才”为主题于5月29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高新厅举办。在当下大环境下,促进网络视听精品化内容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实现校园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业界、学术界、教育界专家与资深制作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开场致辞中,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原司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建辉讲到,网络视听行业已经是中国整个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内容是王”的行业,用户永远渴望精彩的内容,对内容生产制造者来说永远充满机会,但是目前最大的痛点是用户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懂新媒体内容的人才稀缺。所以,要靠各地机构、各个院校重视并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三省代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宣读的致辞中也提到,新时代的网络视听人才不仅要技术过硬、能力过硬,更要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不仅要创作出新内容、新作品,更要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视听精品。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业界和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另一方面要联合政府和业界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论坛现场,新片场集团与首创中传传媒产业创新中心代表完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且与国家广电总局原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 金德龙,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导 龙耘,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等嘉宾共同合影。 产学联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红作为特别嘉宾主持了主旨演讲环节,她也讲到,中国高等教育要遵循“以本为本”的方针回归人才培养最初心,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视听内容不断变化的当下,传媒类高校也面临着转型,将会重点建设一批、面向未来设计一批专业。“这是一个新时代,因为今天的技术在不断的加速,新的应用不断地快速、加速被普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导龙耘以“光明影院”为例,提出人才培养、教学和研究的关键是:重新理解媒介和传播,重新理解人类的关系。从人才培养的维度上来讲,更多是数字学科和伦理学科的交叉融合。未来媒体传播教育的首要议题是建设以数字伦理为核心的职业观教育。 新片场副总裁陈跃在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内容,互联网影视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大势。同时,用户付费意识越来越强,市场的力量得到大的增长。针对现在行业的情况,新片场学院邀请行业内各个资深从业者,以经验分享的方式给大家提供行业经验、交流的课程;也更加注重锻炼实操,通过线下短期、长期的培训,为行业孵化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牢固的影视人才。 星驰传媒副总裁詹烁分享了他在做人才规划中的一些经验。做职业技能的培训有三个关键点,第一市场招生,第二教务教学,第三就业。如果职业培训机构想成为高校和市场中的纽带,必须往更专业、更垂直、更实战性方向去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三省提出,要结合今天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前瞻性看待未来全域内容生产的过程。AGC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生产内容,万众为媒,指向是全域传播。未来,AGC中枢+驾驶舱+智能核,5G和AR融合,结合人的能力培养,会让人在人工智能里的创作领域更加完善。 首置文科总经理、首创中传董事长燕山指出,行业与学校如何互动共同推荐人才培养的体系,这可能是当今或者未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产业平台,最大的价值是为产业主体来服务。为人才创新和实训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空间,打造传媒人才互动社区,搭建学校与行业人才间培养桥梁和纽带,从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上,为网络视听创新人才服务。 建设网络视听精品化内容需要什么样人才?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嘉宾分别从市场从业者和学院角度,针对网络视听精品化内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分享了各自的观点。陈硕提出,作为从业者,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让理论和实践呈螺旋递进。焦峰则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到现在从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但可以直接上手拍摄的人不大好找。一般自己会偏重于找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担任部门负责人,挑选比较年轻、刚入行的人担任协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