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2020.4.27总第945期《中国新闻周刊》 “我们需要呼吸机。”这是英国首相约翰逊确诊新冠肺炎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 呼吸机,这个原本十分小众的医疗器械,因疫情暴发,被大众所关注。呼吸机可以分为有创和无创,在重症病例中,通常使用有创呼吸机对病人进行插管治疗,这也是当前最急需的医疗物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想立即从中国买到呼吸机。”谊安医疗公司董事长助理李凯表示。此前,中国在高端呼吸机领域所占市场份额很低,但因国内产能恢复,接到了无数海外订单,生产排期已至9月。 这种由1500到1600个零件构成的精密仪器,生产供应链高度全球化,遍布欧洲、美洲、亚洲。但是,疫情重创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呼吸机成为危机中一个“向下的螺旋”样本:上游供应链开工不足,导致欧美巨头公司供应不足。全世界都在渴望中国快速提高呼吸机产能,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又是中国呼吸机供应链条中缺失的一环。 无论是欧美巨头公司,还是中国的大小企业,都受制于供应链之困。 订单涌向中国 作为国产呼吸机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接了无数政府官员、医院院长甚至他国驻华大使的电话,全是要呼吸机,而且一开口就是几千台。 深圳安保科技董事长王双卫说,过去20台就已经是很大的标的,而现在,经他手签约的单子,没有低于100台的。 呼吸机在疫情中的作用,已经被反复证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说,在缺乏特效药情况下,呼吸机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意义重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功能受到明显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呼吸机进行支持,追加氧气提供,可以让病人的肺功能获得恢复。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五部主任詹庆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日常情况下,常用呼吸机的科室是呼吸科、ICU以及急诊科。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湖北省孝感市某县的二甲医院,在疫情之前共有不到10台有创呼吸机。而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实力较强,日常收的重症患者多,此前配备的呼吸机也就多一些。 作为医用器械,呼吸机有其使用年限,按照使用频率,几年做一次更换。这是一个年需求量、产量都不算高的产业。根据东兴证券的医药行业报告,2018年,我国医用呼吸机产量是8400台,销售量是1.47万台。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市场调研报告,2019年,全球呼吸机产业的体量仅有9.3亿美元。北美市场占据了最大份额,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这其中,给ICU配备的有创呼吸机占据了更多的份额。 在这个小众领域内,欧洲公司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瑞士的Hamilton、德国的德尔格、瑞典的Getinge都是第一梯队品牌。根据中信证券研报2017年公布的数据,德国品牌德尔格占据了国内呼吸类设备市场最大份额,为35.8%,国产呼吸机龙头企业迈瑞医疗仅占1.5%。国产呼吸机的出口少,集中度很高。迈瑞医疗介绍,他们在有创呼吸机出口中占比达 60% 以上,排名第二的国产品牌出口占比仅有不到 2%,绝大多数国产品牌出口占比不到 1%。 疫情初期,中国医院对于呼吸机的需求大增。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大部分在过年期间加班加点。截至4月8日,国产呼吸机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近2.9万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台。 不过,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国际的呼吸机需求大增。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预测,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医院可能需要额外增加50万台呼吸机。而据外媒报道,截至4月初,意大利的呼吸机数量只能满足不到四分之一的需求,英国的呼吸机缺口是1.8万台。作为此前呼吸机配备就较少的非洲,未来对呼吸机的需求量也极大。根据国际救援委员会的数据,南苏丹共有1200万人,但全境仅有4台呼吸机;中非共和国有3台、布基纳法索有11台、萨拉里昂13台。 几大知名国际呼吸机企业都进行了招工、扩大生产线、三班倒等扩产方式,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所在国防疫需求,更遑论国际订单的缺口。 这种情况下,随着中国的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涌向中国呼吸机制造商。其中有创呼吸机的需求量特别大,多数中国呼吸机生产厂家的排单已到六七月,有的大厂则安排至9月。截至3月底,中国有创呼吸机已签订单量约2万台,每天都有大量国际意向订单在洽谈。 “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现实” 21家有创呼吸机中国制造企业,全年几千台的产能,对应的是目前至少2万台的国际订单,这中间的差距是倍数级的。 与国际同行一样,中国的企业也进行了招工、扩大生产线、三班倒等增产方式。迈瑞医疗制造系统总经理景军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光明工厂去年常规时间段里有2000多人,目前已增至3800余人,加班加点满负荷开工的情况下,每个月可以生产3000台呼吸机,比以往增长了3倍。他们希望,6月份的月产量可以达到4000台。 普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春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司招募了二十余名新员工。过去的产能是每个月百余台,四月时已增至每月七八百台。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1家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中,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周产能约2200台,约占全球产能的五分之一。从3月中下旬至4月8日,向国外提供了有创呼吸机4000余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过去全年产能的一半。 普博科技有限公司是8家取得CE认证的企业之一,赖春红介绍,此前,他们接到过来自美国的意向订单几万台,产能超出他们的极限,“根本不会考虑接单”。 工信部曾在4月初向社会各界呼吁,对中国呼吸机产能要有清醒的认知,“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现实”。 一方面,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设备,准入门槛很高。与无创呼吸机相比,生产厂家更少,技术含量更高。曾有专家向媒体解释有创呼吸机的原理,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通过肺动力学参数随时调整氧气的供应量,并依靠伺服反馈控制系统,利用优化算法保持供氧频率与患者呼吸同步。 赖春红也认为,有创呼吸机是人机交互的设备,需要危重病人与呼吸机进行“对话”,而对话是依靠算法来控制实现的。算法的形成依靠公司研发,这也决定了有创呼吸机行业的准入门槛,想要在疫情期间,用几个月时间开发出算法,并研发测试出一套安全的产品,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