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待網絡語言暴力,最重要的還是寄希望於新聞接受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道德自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以網絡輿論的群體力量凌駕於個體力量之上。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到個人是具有鮮明特征的,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后,他的個性就會被淹沒。當有明顯的群體壓力時,沉默的螺旋效應也更明顯。在后真相時代,情緒比事實更重要,在來不及調查真相時,情緒早已經傳播開來,所以出現了很多反轉新聞,新聞接受者面對的輿論環境越來越復雜,對於一個事件不要急於下定論,更不能在沒弄清事情之前就站在道德高地上進行語言暴力。某些網絡語言暴力事件的發生乃至擴大化,正是由於新聞接受者的媒介素養水平低,進行輿論綁架,對事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危害進一步擴大化。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的重要的公共領域,在網絡的公共領域裡,網民可以聚集在一起討論公共事務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而不是對他人進行網絡語言暴力。網絡是黨和政府等國家機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網絡語言暴力會轉移公眾注意力,阻礙輿論事件的發展。所以,在網絡時代要加強新聞接受者倫理道德修養和媒介素養,共同促進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 網絡語言暴力的治理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維護網絡環境。同時,也需要掌握新聞傳播規律,運用新聞敘事學等理論從敘事聲音、敘事話語、敘事接受等方面透過現象分析事物的本質,相信網絡語言環境會越來越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