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被忽视的体育课 这次要逆袭了吗?(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4
摘要:毕业生篮球赛我还给他们会写一个每天的通讯报道,语言文字就非常幽默,比如说只见孙翔带球突破,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杀入篮下举火烧天之类的。然后学生们每天争相看数据,争相看报道,而且这些数据和

  毕业生篮球赛我还给他们会写一个每天的通讯报道,语言文字就非常幽默,比如说只见孙翔带球突破,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杀入篮下举火烧天之类的。然后学生们每天争相看数据,争相看报道,而且这些数据和报道都是我培养出来的助教他们在下面统计。打到决赛的时候,我会邀请我们当地非常著名的裁判,还有DJ(音乐主持)之类的,过来比赛搞隆重一点,扣篮大赛直接上,然后学生们就玩得非常high。

被忽视的体育课 这次要逆袭了吗?

  在这一场场比赛中,学生对篮球的热爱逐渐增加,学校的篮球氛围也日益浓厚,学校的男女校队在近几年的市篮球赛中名列前三。更让赵羿淞欣慰的是,通过篮球竞赛,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在加强,而且他们也没有因为经常比赛耽误学习。

  克拉玛依第十小学体育教师赵羿淞

  篮球队里的学生,将近有一半都是全校前二十的。竞技体育比赛让孩子很有竞争力,让他们真正在赛场上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比赛第一,才是强者,这样对于他们整个人格完整度的塑造是非常非常可贵的一件事。

  谈及校园体育竞技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认为,在校园体育中推进竞赛,不仅仅具有体育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咱们可以想一想,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没有一门课教你怎么竞争。但是这些人离开学校以后都要进入竞争的市场经济,所以你如果没有一个活动从小就让他知道怎么去竞争,怎么按照规则,遵守规则去竞争的话,这个人进入市场经济是会很茫然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近日表示,学校体育应该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除了要做到“教会、勤练”,还要“常赛”。对抗性的竞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尊重对手、胜不骄败不馁的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过去我们学校体育并不重视竞赛,一讲到竞赛都是运动员的事,少数人的事。我们这次改革在学校体育来讲,最大的革命就是要常赛,要组织经常性的全员参与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至少班级内部的比赛要经常开展,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上场竞赛的机会,能够感受竞技运动所带来的魅力。”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 卢元镇

  由于条件的限制,现在只要求开一次运动会,但是我觉得将来我们有可能转化为两次。因为要把竞技机会给更多人,让给更多人。这样的话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段,他能够参加5到6次运动会,那么就基本上能够把它的运动天赋展示出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运动宪章里面有一句话,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展示出他的运动天赋,不管你跳一米三也好,一米五也好,一米七也好,但是我一定给你这个机会,让你满足你的这个运动天赋。

  在不少学校,全员运动会的模式已经推广开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比赛机会。校园运动会变成了学校里的节日,校际联赛、城市运动会等分层次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也在一些地区搭建起来。但也有专家提醒,校园体育开始拥抱竞技,青少年竞技也不该脱离校园。高水平青少年人才可以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但不该再像体校模式那样将他们集中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

  我们一定不要把学校的体育竞赛纳入到选拔运动员的非常小的视野当中来,把若干学校最优秀的运动员都集中到一个队里了,其他人就没希望了。像欧洲的一些国家,夏令营来你这几个人,(足球)踢得好的,我们专门组织一个队让你发展。但是下学期一开学,请回各校,这样就保持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各个学校都有意志、有兴趣、有能力去向上发展,就形成了多头竞争,最怕的就是最后搞成一队独大。政府要做的事就是下力气保护公平竞争的机制。

  岩松

  现在很多的家长也已经越来越接受以体育人这个理念,体育不仅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健全孩子的人格。因此一到暑假,体育类的培训班,就会变得很火爆,足球,篮球,游泳等等都很受欢迎,所以这方面的培训价格也在逐渐地上升。但问题是:寒暑假补补体育课,可以;但一开学,就要让孩子收心,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这体育就又靠边站了,健康行动计划明确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必须保障课内课外一小时,我们该如何做到?

  怎么“考”体育,才能避免应试?

被忽视的体育课 这次要逆袭了吗?

  张晰是一名花样游泳教练,她所在的游泳馆每到假期,各类培训班都供不应求,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年全国比赛就在暑假,所以一般来参加比赛的孩子,暑假一放假基本上每天就是天天训练。”

  在英东游泳馆馆长李慧看来,暑假接待的培训班密度远超平时。“每天早上八点半开班,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每天开七个班,这是往年不具备的,七个班基本上都是满额,基本上暑期的(青少年)培训会占全年培训一半的量。”

被忽视的体育课 这次要逆袭了吗?

  对于一支业余花游队伍来说,张晰队里的孩子们拿到过不少好成绩,家长也发现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健康,更开朗,培养了规则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这个项目比较小众,家长还是愿意投入精力,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花游队的孩子逐渐退出。“孩子一上中学,他还要参加别的学术上的培训班,还有别的课外班,所以可能留下这个项目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不久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发布会上公布一组数字,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2.1%,中学生为88.0%,大学生为74.4%,随着学段升高,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明显。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核心之一,就是对中小学生的运动时间做出规定,每天保持课内一小时,课外一小时。但在一些注重体育的家长眼中,保障运动时间不是难事,问题在于体育和校园似乎天然存在割裂。自己的孩子喜欢体育并投入大量精力,文化课肯定比不过别人,而走体校又是专业路线,除非去国际学校,不然在体育和升学之间,似乎很难两全。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汪晓赞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