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10万+网文如何几秒钟造出 背后是“一条龙”式黑灰产链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6
摘要:网络上的“10万+”“爆款”,有的确实成于其内在的优质因子,有的,则是几乎完全依赖某些“灰色手段”。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1℃记者先后找到多家从事“群控软件”生产经营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客服将其产品的功能基本表述为“移动互联营销”,其实就是刷数据流量。这些群控软件产品的价格各不相同,以一款可控制30部手机的软件为例,连同USB集线器,总报价为2.88万元,“控制的手机数量越多,价格越贵”。

2019年2月至5月间,王某等人使用自行研发的批量操作软件对2500余名客户提交的32万余条博文实施点赞、转发操作超过1亿次,非法获利人民币200余万元。

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节目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点赞;一篇看似平淡无奇的微博文章可以赢得高达几百万、几千万的转发、评论;一些营销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一不留神就是“10万+”……这些流量“爆款”,有的确实成于其内在的优质因子,有的,则是几乎完全依赖某些“灰色手段”。

第一财经1℃记者近日调查了多款名为“手机群控”的软件,并现场见证了其操作全程。不少网络“爆款”正是借助于这样的工具,仅需点击一下按钮,少则几十部,多则几百部手机就可以同时完成诸如点赞、增粉、转发等操作,各种数据流量造假在瞬间完成。

“手机群控”软件被套上了“群控营销”、“精准网络营销”等名目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销售火爆。开发和销售这类软件的企业中不乏一些上亿规模的企业,其中还有以此为主业的新三板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群控”软件只是近年来不断被曝光的互联流量数据造假及其相关黑灰产业的一小部分。

1℃记者同时注意到,执法部门针对数据流量造假的打击一直持续进行,腾讯等科技企业也纷纷对相关黑灰产业的开发企业提起诉讼。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8月13日做出四份裁定,查封、冻结部分相关公司的财产,总计以3500万元为限。

几秒钟造出假流量

作为普通的网络用户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公众号文10万+、超级网红博主、微博千万级转发等“网红”、“爆款”,可能很多都是靠“手机群控”软件刷出来的。而这类软件使用和操作的简单程度,普通用户很难想象。

8月初,广东某市的一间实验室内,实验桌上的一台电脑接通电源后开机,一整套的“手机群控”软件已经在电脑上安装就绪。在它的旁边,一台三层的铁架子上摆放着30部手机,这些手机都是千元以内的廉价机型,仅安装有微信、微博等常用软件。手机通过数据线与数据盒连接,数据盒再接到电脑上。

透过这款软件,实验人员将数据流量造假的过程给1℃记者作了演示。

点击进入这款软件,发现其操作界面布局似乎并没有太多特殊之处。界面上方有QQ、微信、微博等多个社交软件的按钮,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这些社交软件的主要数据流量功能。如点击微信后,可以看到群加好友、一键点赞、一键转发等十多个功能;可以看到上下滑屏、一键关注、一键评论等十多个按钮;等等。

30部手机开机后,实验人员将30个账号一一输入到这些手机里。登录完毕,实验人员随意搜索到一个博主,点击了一下“一键关注”。仅仅一两秒钟,这30个账号便同时成为博主的粉丝。

博主名下的视频密密麻麻,随意点开一个,同样仅需点击一下按钮,几十个点赞就已经实现。

“30部手机是最基础的型号,还有50部、100部的型号。”实验人员介绍,比如一款名为“通路云”的软件系统,最高可支持120部左右的手机搭载在同一个电脑上。也就是说,只需要点击一下按钮,仅仅眨眼之间,一个博主就多了少则30,多则上百甚至数百个新粉丝。

实验人员随即又操作了其他一些功能,所有操作的过程完全一致,仅需点击一下按钮,数据和流量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如果购买多台承载百部手机的型号,一键就是几百个粉丝”。传统印象中依赖人海战术的数据流量造假在这款软件面前完全落伍。

实验人员随后又演示了对微信的“群控”操作。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