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体育总局 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卫生健康委(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1
摘要:(十三)规范招生行为。社会体育俱乐部应实事求是地制订发布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杜绝培训内容名不符实,不得以欺骗、威胁等手段强迫培训对象接受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努力

  (十三)规范招生行为。社会体育俱乐部应实事求是地制订发布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杜绝培训内容名不符实,不得以欺骗、威胁等手段强迫培训对象接受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提升培训对象满意度。

  (十四)严格收费管理。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体育俱乐部收费监管,严格预付费管理。社会体育俱乐部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并按规定明码标价,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培训对象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对于培训对象未完成的培训课程,有关退费事宜应严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十五)科学设置课程。社会体育俱乐部应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目的灵活安排培训内容,设置科学有效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和课程应与培训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相匹配,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运动伤害,注重培训效果,着力提高培训对象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养。要在培训中开展反兴奋剂知识教育,严禁组织、帮助、欺骗、教唆培训对象使用兴奋剂。

  五、强化监督管理

  (十六)明确责任分工。体育部门应加强社会体育俱乐部规范有序发展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相关标准、运行规范。

  教育部门应健全学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沟通合作机制,深化体教融合,形成工作合力。

  民政部门应依法对民办非营利性社会体育俱乐部履行登记管理职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评价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法对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登记、价格、广告宣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等方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应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社会体育俱乐部所依托体育场地设施及赛事活动的安全、卫生和消防工作等进行监督管理。

  地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对社会体育俱乐部规范有序发展的监管责任。

  (十七)加强行业自律。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标准、行业规范,提升社会体育俱乐部规范化运营水平。要制定运动项目培训标准,包括开展培训的基本场地设施条件、培训师资要求、培训课程设置等,并通过协会官方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培训标准的,给予指导并帮助整改。

  (十八)推进信息公开。鼓励和支持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建立社会体育俱乐部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社会体育俱乐部人员信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评估评级等信息。鼓励和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积极向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报备并公示相关信息,便于消费者合理选择社会体育俱乐部。

  (十九)完善信用机制。地方各级体育部门应当做好社会体育俱乐部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收集、信用状况评估、服务质量检查、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社会体育俱乐部信用记录应当统一纳入全国或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涉企相关记录同步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地方各级体育部门应当会同当地政府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信用惩戒联动机制,根据社会体育俱乐部违法失信程度的不同,依法采取列入黑名单、降低信用评价等级等惩戒措施。

  (二十)依法依规处罚。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对社会体育俱乐部开展抽查,体育总局要联合相关部门对各地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及时督促社会体育俱乐部整改,按照管理职责依法依规给予处罚,并将作出的涉企行政处罚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进行归集公示。

  六、加强工作落实

  (二十一)落实部门责任。体育部门是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行业管理部门,教育、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依法承担相应监管职责。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畅通的沟通协调和联合监管机制,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十二)加大检查力度。体育、教育、民政、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应通过抽查检查、等级评定、年度报告信息公开、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社会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资金、按章程开展活动以及安全、卫生等情况进行监督。要定期集中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摸排,督促存在问题的社会体育俱乐部逐一整改到位。

  (二十三)提高治理效能。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动社会体育俱乐部规范有序发展的格局。从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焦点入手,完善细化社会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和效果评估,提升治理能力,为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